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

ID:10747998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_第1页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_第2页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_第3页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_第4页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城市设计诠释理的审美结构及其实践途径:提出了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审美结构及其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所具有的诠释特质。审美结构根据诠释认知的审美深度及层面不同可分为城市形态化、城市文本化和城市表现化的三级结构。这三级审美结构的实践途径分别为城市设计理念层面的意义诠释、城市设计表意过程的文本诠释和城市设计创作实践的主体诠释等。  1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提出  城市设计诠释理论(或称之为解释论)是基于诠释学、现象学和接受美学等学科探究背景,以诠释的思维贯穿于城市设计的全过程,并将诠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及相关理论的知识点应用于城市设计的意义理解、文本表达及主体创作过程的城市设计思维和方法的

2、建构。  以诠释学的视角,城市设计是基于意义理解、文化认同、文本诠释和诠释性思维构建的一门城市空间诠释美学或称之为城市空间的诗学。城市设计诠释理论是基于城市设计在美学和人文科学的探究图景,是城市设计思维和方法理论和诠释学交叉探究的初步尝试。在这个探究领域中,城市空间是复杂的、多元的;城市的意义是可认知的、可诠释的;城市的形态是可审美的,是可以用语言塑造的认知客体。  2城市设计诠释理论的理论基础  美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是本文的探究背景。其中,现象学、诠释学和接受理论三大理论构成了本文探究的理论主体。  2.1 诠释美学  在美学领域,谈论艺术作品的理解新问题是诠释学争论的焦点。伽

3、达默尔有意将系统的审美新问题转变成艺术经验新问题。伽达默尔认为,在经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法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这样,精神科学就和那些处于科学之外的种种经验方式接近了,即和哲学的经验、艺术的经验和历史本身的经验接近了,所有这些都是那些不能用科学方法论手段加以证实的真理借以显示自身的经验方式。因此,艺术经验的真理新问题的探索就自然成为我们深入理解精神科学的熟悉和真理的出发点。  意义是诠释学一个核心的概念。理解是对意义的理解,诠释文本就是诠释文本的意义。意义表征着一种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多元关系。这种多元关系主要表现在要辩证地处理科学诠释的规范

4、性和历史性、表达功能和指称功能,在文本意义的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建构科学诠释的意义结构(图1)。            2.2 现象学美学  现象学(从字面上说,有关现象的理论)是一个试图如其所显现的那样来描述事件和行动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批评那种只把自然科学所描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倾向。胡塞尔现象学的中心概念是摘要:意识的意向性[1。胡塞尔提出的现象学方法是凭借直觉直接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现象是指呈现在人们意识中的一切东西,其中既有感觉经验,又有一般概念。现象的背后还是现象,并不存在着安闲的实体,因为实体在现象学中也是意识活动的产物。所以,现象是实体和构造实体意识组

5、成的整体。本质也是现象,只不过是更为一般和纯粹的现象。从现象中发现本质需要凭借直觉,而不能以任何预先的假定为前提。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意识活动的过程。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包括3个步骤,这就是摘要:①感性直观,即以出现在意识中的现象为对象,对它进行自然的描述;②本质直观,即舍弃杂多的外观因素,抓住事物不变的结构,洞察事物的本质;③先验直观,是专注于意识活动的主体本身,即把事物的存在的信息输入进去,从而达到纯粹的先验的自我表现并进而得到先验的自我。  2.3 接受美学  接受理论是以德国的姚斯(HansRobertJauss)、伊瑟尔(dash;也是诠释者对意谓的客

6、体的实践形式。在城市设计的方法体系中,如何从美学的高度,以审美的方式探究城市形态的生成、延续、嬗变,寻求城市本质、本原、本体的回归,以及对城市意义的理解、解读、诠释等这一系列新问题是城市空间诠释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新问题。  3.2城市文本化的中层审美结构  城市文本化是城市设计诠释的审美结构的第2个层面。城市文本化反映的是精神层面城市所体现的东西,它反映在城市文本之中。城市文本包括城市客体的拟文本和城市(规划)设计文本两个概念,它们在城市设计的不同指称、不同阶段对城市客体产生功能,是城市的诠释主体和城市客体的中介形式。在城市文本化的过程中,城市的意义在不断的深化中被拓展,人们理

7、解城市的途径往往是从城市文本中获取知识,城市(规划)设计文本以理解和诠释等方式形成其基本的审美形态。城市(规划)设计文本的功能在于塑造城市意义的深层形象,开拓主体对城市体验的心理空间,以实现主体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的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城市形象所构成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层的审美结构主要是通过文本所呈现的感觉、联想、移情、认同、控制等形式功能于城市,是在人心理上构成一种貌似真实而实则虚幻的城市形象,所以,我们称之为城市文本化的中层审美结构。(责任编辑:编辑04)  3.3城市表现化的深层审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