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生死观论文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

ID:10738834

大小:7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8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_第1页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_第2页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_第3页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_第4页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舍的生死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舍的生死观论文..【内容提要】有别于鲁迅,老舍没有用文字写下生与死的专论,而是用生命用存在抒写没有明言的情结。其生存价值观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破坏与创造。死的自觉,和以死相拼,是老舍死亡观的精粹。这自觉不仅贯穿其生程,还在他笔下众多人物身上得到预演。本文剖析了其死亡观的悲剧美的深度,是这位“向死而生”的作家极大的成功。论文最后联系老舍本人的死亡实践,并结合三种类别的自杀行为..,提出自杀确具精神现象学的意义。上篇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兴奋的焦点整个集中在文化上,他们又都无例外地属于过渡时期的挣扎者。如鲁迅说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从传统的文

2、化心理及人格向现代心理及人格裂变。但是,旧的生存的价值观的全面更新,决不是一两代文化人这一群体所能完成的。先进的文化人也必将备添现实的忧患感,迟滞自身现代化的步履,因而觉醒的程度越高,忧愤必然越深广。在老舍那颗现代灵魂的深层,蕴涵的是含悲茹苦的中国文化人特有的儒者心态。要探寻他的生存的价值观,还离不开多数中国文化人的宿命。从老舍的所思,所为,所作去捕捉他对“生”的诸多看法,笔者认为,老舍的生存价值观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的理念和实践。早在1922年,他就在南开中学双十节纪念会上宣言:“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

3、毒的文化,我们必须准备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必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①从演说到见诸媒体,中经二十多年,可见“破坏”与“创造”必须准备牺牲,这一坚实的文化人“生”的内核,对老舍是刻骨铭心,身体力行,并号召众多“我们”并肩实践的。下面集中从三个层面对这一“核心”略作剖析:一是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的相通互补;二是文人人格气质的价值尺度;三是这“核心”内蕴的老舍的悲情。中国文化人的忧患意识,主要是黑暗的政治统治、严酷的社会现实、怀才不遇、贤能遭忌等在文化人心灵上的积淀。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的“生于忧患”,最早道出了在社会生活和人生

4、旅程中忧患感的重要性,而将忧患感升华为忧患意识并使之理论化是在儒家形成为一个流派后。孔孟以降,凡自任以天下为重的个人,都具有相近的忧患意识。北宋的范仲淹,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名命题,长时期地标示着中国文化人“经世”、“济世”的社会使命感。忧患意识不仅帮助他们审时度世,在动乱之世忧国忧民;而且在生逢盛世时也要居安思危,不敢懈怠。尤其是作家诗人,捕捉隐忧,感受疾苦的自觉精神更强,诉诸诗文又是他们的天职。老舍生活在20世纪中国走上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时代,纵使他确有儒者心态,但其生存观的价值标准不可能是传统文人忧患意识的简单继承。在由社会使命感凝聚成的忧患意识上,

5、他终于成为中国传统“士”的现代变体。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的发现”,“人的觉醒”的时代征兆,将现代意识——特别是破坏与创造(在老舍那里具体化为“两个十字架”),融入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使二者相通互补。他超越了传统文人忧患意识在忧国忧民中同时忧己的局限,他不是极力追求自我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平衡,而是置重奉献和牺牲。背负两个十字架,重的是现代心理和现代品格的熔炼,为现代化的中国铸造良心,承担了现代中国“社会良心”的职能。他自己的生存价值毕生都体现在追寻华夏文化形态的全面改造更新,完全着眼于人的自身,着眼于民本主义、道德中心主义及对文人人格气节的强调。他有一双历史主义价值尺度构成的现

6、代“新眼睛”,在极力寻求华夏民族现代出路的同时,又隐隐倾向于一种原始朴素的人际和谐,因而我们看到了如《大地龙蛇》中所传出的“东方的理想”,传统文化人的忧患意识和现代意识在老舍那里是相通互补的。他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发现带有明显的民本主义印痕,他强调“国家的衰弱,根本因为民力的单薄;民裕国才能富,民聪国才会强”,“得民者昌,失民者亡”②,这又是孟子的“民为贵”传统的现代版。“五四”的“人”,华夏的“民”,都应该重破坏基础上的创造,作牺牲基础上的奉献,才有人的生存的价值。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老舍为什么会在新中国诞生后特别热爱真正为人民的新政权,因他认为这才是民本主义理想的实现,才是

7、人的生存价值的实现。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老舍的生存观与他个人切身体验的关系。穷苦坎坷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老舍的早熟,而早熟本身就意味着对生的苦痛及世态炎凉的过早体察。和鲁迅有所不同,鲁迅从小康坠入困顿的经历,以及毕生都在受虐中产生的复仇和反抗绝望的情愫,倍增他由拯救而添生的愤火;他毕生都在描绘“生死场”上的中国的人生,这使他的生死观必然染上浓重的忧愤色彩。而老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生存观更侧重于对苦难的承担。当然,老舍的生存观和鲁迅又有精神本源上的一致性。比如:人活着不能受辱,受辱宁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