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

ID:10738276

大小:9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8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思想的演变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知识结构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儒家: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荀子(仁义、王道、儒法并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政思想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法家:韩非(依法治国)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秦朝以法治国秦汉时期:汉初的黄老思想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隋唐时期:唐太宗的治国;理政思想(虚怀纳谏、轻徭薄赋、崇儒尊孔、民族及对外政策开明开放)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朴素民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1、近代治

2、国理政思想的主线:建立民族独立和近代化国家2、农民阶级:小农的平均主义理想天国(1)改良实现君主立宪近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3、资产阶级(2)革命实现民主共和(3)文化改良实现民主共和(1)民主革命纲领4、无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论(3)人民民主专政5、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现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大政治制度基层民主1、政治(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3)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方针)(1)建国

3、初期:三大政策(一边倒)2、外交: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1)邓小平理论3、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解析一、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政思想(1)儒家:孔子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

4、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但是,他同时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朴素民本思想;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他的民本观是“君舟民水”。(2)道家: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无为而治”,让人

5、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3)法家:韩非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4)墨家: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

6、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墨子广为人知的主张“非攻,兼爱”。2、从秦朝的以法治国到汉武的独尊儒术(1)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内为郡县,

7、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同时秦朝统治者又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法家思想实际上是秦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秦朝统治者“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的思想及根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法律,对巩固全国的统一,加强秦王朝中央集权,曾起了重要作用。在秦朝统治者的“法治”主张中,特别强调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皇帝要“独制于天下”,实行独裁。(2)黄老学派是道家的一个支派,这个学派融合道、法,主张“清静自定”,适应汉初休养生息、稳定政治局势和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而极盛一时。“文景之治”的出现与其有

8、密切的关系。(3)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他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