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语文新课标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语文新课标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讨..毕业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巢老师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使用了十年之后,终于得到了修订,教育部于近日公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有一些微调。考虑到课标对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此变化极为关心,对这些变化背后的国家旨意极为在意。而您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对这些变化及其内涵了然于胸,因此,我刊想请您就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展开谈谈。比如,在新课标“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
2、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毕业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您能否跟大家说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新课标作了这样的修改?其背后的导向是什么?实验稿对语文学科的定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这样的修改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对工具性这一属性的强调?巢宗祺(以下简称“巢”):好的。新课标的修订,坚持了实验稿中的基本思路,其中包括: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
3、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坚持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理念,是和党中央关于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相符的。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根据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要求,尝试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表述
4、,来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实验稿的一个发展。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中采用这样一个说法,凸显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确实是希望语文教学中能减少一些偏离这一核心任务的做法。也许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误解。其实,突出“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不是只强调工具性,因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要注重工具性,也要注重人文性。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初步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是:使学生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化育”,增强文化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思想
5、文化品位,遵循社会文明的准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包括书写和表达的规范;也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所选择,对语言的运用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的阅读、书写和表达。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一方面要求文明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趣味、个性、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学习材料和表达交流话题的选择上,要选择最“有营养”(文质兼美)的作品和最值得学生“咀嚼”的话题,组织教学;“人文性”也体现在学习目标的把握上,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材料或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展
6、现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发挥或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人文性还体现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在“接受”有关的知识、思想、文化和学习方法的同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吴:新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也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对传统语文之重要性的进一步强调,是否意味着是对前些年我国语文界过于注重外来经验的输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传统经验的吸取的反拨?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以及个人专业成长
7、方面更加注重传统?巢:其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一直是非常重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而且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排除诸多干扰,坚持采用具有中国语文课程特点的一些概念,如“诵读、积累、品味、感悟、熏陶、感染”等,这是过去一段时间里语文教学大纲等文件里不采用的词语,因为它们被认为比较模糊。但是在实验稿中,确实没有把“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这句话明确表达出来,十分可惜。现在大家似乎都赞成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然而,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问题要先弄清楚。例如: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应当怎样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明白,有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