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

ID:10715779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上传者:U-991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_第1页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_第2页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_第3页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_第4页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思考论文论文关键词: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大众传媒沟通论文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源,加强高校与社区、社会在参与社区服务中的协调与有效沟通对树立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及社区居民心中的论文关键词: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大众传媒沟通论文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源,加强高校与社区、社会在参与社区服务中的协调与有效沟通对树立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及社区居民心中的良好形象,保持志愿者行动的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服务与高校青年志愿者所谓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要,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团体、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社区服务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延伸与发展,从社区发展角度来看,社区服务对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自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便逐渐成为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94年3月,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困难家庭“一助一”结对服务计划开始实施,拉开了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的序幕。1995年5月,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计划开始实施,大中专学生在寒暑假、周末或课余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也在全国各地逐渐建立起来。2000年6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广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2004年11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号召,要求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文体、科技、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最基本的工作领域,也为高校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和我国社区服务事业的深入发展,在如何促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的有效结合、保持高校青年志愿者对社区服务事业的持续参与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必将使高校青年志愿者的许多社区参与行动流于形式,造成志愿者资源的浪费,进而损害志愿者行动在大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影响其健康持久发展。二、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具体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应该说,青年志愿者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其在社区服务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社区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主体之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推动社区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形式还相对单一,虽然服务内容很多,但流于形式的也多,缺乏对具体实际的居民服务需求的实质性关注,这正是目前部分社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并不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社区是很希望能和高校合作,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服务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高校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往往是从高校共青团工作角度出发去决定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并没有对社区具体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行真正关注。从社会互动角度来看,如果高校和社区都不作深入的沟通和协调,这种需求与服务错位的状况必然会加剧互动双方交往日益形式化,也可能使得本来的善意帮助最后却成为受助单位的困扰、负担。这无论对于高校、社区、甚或青年志愿者本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二)社区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总体来看,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都是在逢一些重大纪念日或节日开展服务,或者是出于专业社会实践的考虑开展这项工作的。活动往往是在每年的三月份“青年志愿者行动日”前后轰轰烈烈地搞一下,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再搞一下,其他时间就偃旗息鼓了,志愿服务出现“一阵风”和连续性较差的现象,工作缺少持久性。尽管也有高校尝试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的志愿服务机制,但由于长期稳定的志愿合作机制需要双方多方面的协调和联系,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再加上如前所述的高校志愿服务不能很好的切合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需求,因此,往往会出现志愿服务工作衔接不好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支援服务活动的开展。(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支持,即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政策、资金和舆论支持。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地方政府缺乏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没能把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与地方社区的社会事业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引导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只是高校自身从共青团工作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角度来组织开展的,地方政府、社区管理单位或其他社会单位的支持还很不够。在资金问题上,高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大多是由高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高校共青团和各院系自身还要开展其他众多针对大学生的活动,因此,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往往很难获得较多、稳定的资金支持。调查发现,90%的志愿活动学校是不提供经费的,纵观世界其他国家通行做法,政府资助、社会组织承办往往是推进各项志愿服务的共同做法。如在美国,据有关统计资料,“1993年美国73.4%的家庭都作过捐助。各种企业、教会等也乐意捐助志愿活动,成立了许多公司基金和科学文化福利基金”。但我国多数高校目前开展的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绝大多数并没有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企业对志愿活动的资助也不明显,并不构成高校志愿活动来源的主要部分,偶有企业赞助也是出于广告效应而达成协议,且资助资金也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从舆论支持角度来看,目前尚未能在社区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开展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的舆论环境。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通过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可以很好地传播一种先进、高尚的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这对提升全社会公益服务意识,促进公共服务事业、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大众,尤其是地方政府新闻传媒并没能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做深入报道和具体服务引导,这使得高校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往往比较冷清,社区居民对大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将信将疑,信任度不高,这在客观上也对大学生志愿者本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正是一些大学生志愿者感叹自己满腔热情,但社区和社会大众却反应平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项活动要想获得较高的社会公益效益,需要有政府、企业、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四)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力不足合理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调动志愿者行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它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做支撑。然而,大部分高校志愿者尚缺乏一套专门的志愿者评定机制,还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评定标准。参与者都可以顺利地得到印章。而志援服务的态度和质量往往被忽略,尤其对那些“走形式、没实效”的志愿者未予批评教育。在激励政策方面,有的高校开展年度志愿者评优评先活动,但学生对“优秀志愿者” 这样的称号并不是特别珍惜,学校也没有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表彰;志愿活动与就业不挂钩,从毕业生的就业推荐表中未见一份志愿者服务证书,学校也未将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做为考核学生干部和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学生手册和学校相关的规定中未对志愿者的地位做出明确陈述,学校对志愿者行为的鼓励和志愿者文化的培育措施还不到位。除高校自身缺乏对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外,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也是大学生参与动力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抽样调查,“14.7%的志愿者反映,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曾经受到精神伤害,这些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我国广大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等”l3l。很明显,如果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感到未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有价值感,他们何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力和激情呢?三、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桩区服务的几点建议(一)高校与社区应相互加强社区服务需求信息的沟通针对当前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具体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高校和社区在有关社区服务需求信息方面应注意加强沟通和了解。以便高校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服务优势和资源,针对社区居民的多样化的实际服务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以避免志愿服务的形式化、简单化。具体来说,高校可尝试采用社区问题解决的介人模式介入社区服务,在加强与社区沟通和充分收集、分析各种重要事实的基础上,确定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所力所能及的、可解决的问题,并根据事实、经验、时间、组织目标、要取得的成果、资源、政策等因素,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构建合理的行动架构。为社区解决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应主动加强与高校在社区服务相关信息方面的沟通和协作,注意对社区内的各种服务需求、服务对象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招募和培训高校志愿服务力量。为每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服务计划,以尽可能充分发掘高校内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活动,从而实现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二)高校与社区应协调建立制度化的稳定参与机制、为解决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存在的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这个问题,高校与社区应注意协调建立制度化的稳定参与机制。对于高校来说,要避免志愿服务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梯次建设,保持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动态稳定。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并努力巩固目前已有的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对于没有建立稳定服务机制的高校,要加强区校共建实践基地或志愿服务站点的建设步伐,力争使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能通过项目介入服务或其他方式,使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持志愿服务活动及其社区站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扩大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支持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行动是一项具有很强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因此,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的支持,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公益效益。如前所述,我国目前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支持,即政策、资金和舆论支持。政策上,对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要有明确的功能及服务定位,要把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与地方社区的社会事业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引导力度。在舆论和资金上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志愿活动的宣传促进作用,通过传媒,进行志愿服务的公益宣传,并努力寻求、争取社会赞助,争取商业、基金会以及个人捐助等形式的资金支持,促进官方和社区机构及社会大众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视和认同。同时,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使用监管,以确保志愿服务资金的合理使用。在美国,每项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报刊会出专刊对运动作详细的总结,并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收支状况起到监督的作用,这对维持志愿服务的公益形象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自身来说,为了保证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要积极创建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进行规范,做到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安排社区服务活动,努力把社区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生会组织也应就社区志愿服务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加强资源整合,实现相互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创建稳定的多专业、多层次、高素质的社区专题服务队伍,开展多形式、多功能的社区服务活动。(四)加强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和激励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凋动参与者的内在积极性。对踏踏实实参与服务、卓有成效的个人和集体要及时进行表彰。如高校和社区可考虑每年进行一次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考核、评比,引导优秀大学生参加到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志愿活动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对那些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达到一定时量、成绩突出的学生可通过授予社区荣誉居民证书、评优择业优先等多种方式予以表彰和宣传,以增强志愿者对自身价值的认同。美国专家保罗·杰·伊尔斯利在分析美国人参加志愿服务动机时指出:在美国那样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的人热心志愿服务事业,原因之一是“志愿者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而这里所谓获得了的更多东西,更多的是指奉献社会的满足感、参与社会的学习机会以及一种被人需要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等。因此,适当的表彰对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但具有非常大的激励效应,而且也是社会对志愿服务行动的一种肯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表彰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等校内媒体要通过宣传报道,扩大校内影响面。校外宣传要通过报纸,地方电视台、社区宣传栏、板报等形式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扩大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典型的社会影响和号召力。使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大众了解和认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宣传有效促使更多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总之,在高校志愿服务表彰中应充分发掘发达的现代传媒的巨大影响。高校和社区都应重视通过现代便捷的传媒,扩大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并逐步在校内外建立志愿服务活动与毕业和就业挂钩的长效稳定机制,以增进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公益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