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07757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一)新时期的道德共性问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其思想道德状况一方面在总体上呈现出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而且出现了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1.价值观念多样化使青少年学生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一些学生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我们对江西某市近千名青少年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半数的青少年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无所适从。不少青少年一方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需求,将放弃自身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2、2.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在调查中发现,有80%左右的青少年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工作动力以外,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工作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意识充分张扬,个人利益备受重视,这本无可非议;然而,不少青少年对个人、自我的强调,已显得不是十分健康。由于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之类的现代观念,并来与个人意识同时确立,因此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关注,就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甚至会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走入不择
3、手段、唯利是图的泥潭。3.强调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的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过分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严重缺失。调查反映,有近六成的青少年都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最主要条件,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是“一切向钱看”,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二)高职学生的个性问题1.心理素质上的落差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商职的校门。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
4、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2.家庭教育的缺陷对江西某市部分高职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普通大学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比较发现,从总体上看,高职生父母亲文化水平明显不及普通大学学生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高职学生家庭中,父母亲双下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大学学生家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父母亲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存在的缺陷,而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二、高职德育目标的立足点: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观,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一)理论上的认识1、核心观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道德力量正显示出核心地位,
5、社会发展、企业生存都在呼唤道德重建。(1)社会发展的新资源:道德力量。今天,无论是自然科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科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自身,其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的潜能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当然,就现代科学水平而言,开发的前景还众说纷纭。不过,人类道德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确实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是因为:首先,当两个人或两个国家科技水平基本相当时,道德水平往往成为决定其发展水平的关键。许多有识之土都一致认为,面向21世纪的人们,除了应该持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的教育通行证外,更重要的还应持有“作为人的道德意识之核心的
6、事业心和开拓心”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否则前两张通行证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其次,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个人、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尤其需要道德的力量将人类凝聚在一起,谋求共同发展。(2)企事业的强需求:职业道德。我们对600余家企业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于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这些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这些基本的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应当从现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
7、迫切性,并尽力去提高教育的现代性和有效性。2.发展观我们所说的发展观,其基本点是“晚秀”问题。对此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十分重要。怎样看待职校学生的素质,如何有效开发职校学生的潜能?关键的一点在于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正确认识“早慧”和“晚秀”的问题。在社会现实中,能够进入普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学习者,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可算“早慧”者,他们的素质是在天赋与环境、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中,以其较早形成的积极反应和自在自为性而获得造就。进入高职的学生,由于受到前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暂时还未产生积极反应和形成自在自为性。有调查和测试表明,高职学生的智力与普通大学
8、生的智力并无差异,而主要的差异在非智力因素上。因此,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德育,才能让一大批“晚秀”者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二)操作上的把握1.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