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

ID:10706173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_第1页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_第2页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_第3页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_第4页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论文摘要:大学、学术、政府和市场四力制衡是大学张扬“现代性”的制度诉求。我国长期实施的管制型大学制度曾经起到保护大学、稳定社会的历史性作用,但同时也压制了其现代性力量的成长,使大学沦落为政府的附摘要:大学、学术、政府和市场四力制衡是大学张扬“现代性”的制度诉求。我国长期实施的管制型大学制度曾经起到保护大学、稳定社会的历史性作用,但同时也压制了其现代性力量的成长,使大学沦落为政府的附庸、学术成为行政的工具。大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各种积极因素的成长为中国迎来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性机遇。关键词:大学制度制度创新机遇路径一、大学本性——制度依据大学的

2、“现代性”就是现代大学处于尽其性、全其功、成其效、得其美的理想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性。大学是学术组织,其所有活动都以学术为依托,并以学术为旨归。学术活动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灵感和顿悟,需要交流、质疑和辩驳。因此,学术活动需要自由、民主与自治。其在现代社会的制度诉求就是大学、学术、政府和市场的四力制衡,其中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基石。西方大学在9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始终坚守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信条并不断得到外部力量认可和制度性保障。正因为如此,西方大学才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被移植到世界各地、不断取得世界级的学术成就,推动和引领社会不断走上文明的新高度。西方大学成为世界知识体系

3、的核心。中国实行的是强制性的大学制度。在外,政府权力压制甚至替代学校权力;在内,行政权力压制甚至替代学术权力;在内外之间,政府划清界限以抵御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强制性的大学制度使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庸、学术成为谋官的工具,大学现代性无法成长。结果是:千校一面、万人同模、学术卑微;大学维持于高消耗、低效能的制度架构中。二、纵向考察——历史沿革中国现代大学只有百年历史,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阶段:1.清末——貌合神离阶段。清末洋务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迈上了建设现代大学的坎坷历程。洋务学堂已初具西方现代大学的雏形,但由于当时清政府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而被迫从西方移植大学组织模式的,当

4、时的大学注定要成为政治的“工具”、政府的“婢女”,无权问津自治和自由。这正与“政教合一”、“学术官守”的传统教育制度一脉相承。此阶段,“父母包办”式的大学制度与以“等级残暴”为特征的“皇权政府”相适应。2.辛亥革命至民国末期——形神兼备阶段。辛亥革命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东方雄狮,既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大学从“衙门式”走向现代性提供了可能。当时有利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环境有:(1)留洋归国人数大增。他们了解西方大学制度,广泛传播西方文明,大力倡导改革,为大学改革扫除了观念障碍。(2)这段时期政局不稳,政府控制大学最为松弛,大学有了自主自治的可能。(3)关键行动

5、者的出现。蔡元培、梅贻琦和蒋梦麟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改革的关键行动者和一批改革倡导者给中国大学注入了真正的现代精神。当时的北大、西南联大、浙大等都极具现代性,因而培养出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在此阶段,正是由于政府对大学管制的放松才还给大学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3.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形损神伤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新政府不得不选择“政治挂帅”的领导模式,在包括教育的任何领域内强调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集中资源、推行政策。起初,这种管理模式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根据管理原理,在环境复杂多变、或当有潜在力量威胁组织的存在时,或管理对象缺乏民主参

6、与意识和能力时,采用集权式管理可降低决策成本和制度实施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但物极必反,过于集权和强调同一,必然忽视个性和多元,易养成思想僵化、崇拜权威和“唯书唯上”的品性。这与学术发展的逻辑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文革”期间,大学在集权管制和动乱日子里,“自治”和“自由”谈之色变。随着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国家对人才和科技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开始对大学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尝试,因而有了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9种管理体制的轮番登场。但是,中国大学的体制改革始终走不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穷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矢及在此环境下大学人的责任、绩效和规范意识的淡薄。因此,中

7、国大学制度改革就在集权和分权两端摇摆不定,最后定格于具有综合两者色彩的现行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看似对两者取之长而去之短,其实,其特点还是集权基础上的适度分权(而这个“度”由实际掌权者自己把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行政隶属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强盛,学术权力微弱。中国大学离“现代性”仍然遥远。在此阶段:具有“集权强制”特征的政府创设了“集权强制”的大学制度。4.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身愈神醒阶段。改革开放后,人们视野逐渐开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