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

ID:1069801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课堂问题研讨教学法初探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要求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作者就问题研讨法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从指导学生质疑、课前备课、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要求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作者就"问题研讨法教学"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从指导学生质疑、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关键词:问题研讨法、教学历史、课堂教学当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的时候,

2、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为基础性、发展性和时代性并重,同时提出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在课程内容方面着重克服"难、繁、偏、旧"的现象。众所周知,改进教学方法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变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为多样化的教学方

3、法,二是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一种新型角色关系,就应该认真地考虑:如何将课堂45分钟真正交给学生?笔者试就自己课堂教学所做的一些尝试,谈谈几点还不太成熟做法和体会。一、指点质疑思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才是智慧。科学发展的历史结论告诉我们: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只有通过问题才能激励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问题的提出是上好"问题研讨法教学"课的重要前提。"问题研讨法教学"的实施基本上分为

4、两种方式:1、教师设计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我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并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原因有二:(1)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只是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老师要我知道",而非"学生想要知道",不能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特征,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在学生提问基础上的升华,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2)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但是,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大都不习惯提问,课前的预习也只是把历史书当小说看,了解一点情节过程,不知该问什

5、么。根据这一情况,我主要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提出问题:(1)从教材内容结构入手,把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成"为什么"(史实的背景)、"是什么"(事件的过程)、"有什么"(史实的评价)、"还有什么"(与其它史实的联系)四个部分,从这四个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教材结构形成规律性认识。(2)针对本人无法解决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3)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质疑思路过程中,要注意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提出一个简单不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个学生提出

6、"中国正当贸易是否处于入超地位?"(教材明确写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看似错误的问题,其实是学生不明白何谓"出超"与"入超"。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只是简单地说:"书上明明写的是出超。"恐怕这个学生从此会再有问题了。此时的教师,不仅要指出问题的错误所在,解释"出超"和"入超"这两个概念之外,更应该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大表扬一番,并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述自己的问题。二、打破传统备课模式,注重上课资料的准备。因为课堂教学主要是围绕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来组织,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可完全预知的,因此,在备课环节中,除

7、保持传统备课中"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这些基本要素之外,我增加了"教学资料"这一环,"教学过程"设计基本省略,主要根据学生提问情况临时组织,并通过"课后反思"来补充和完善。备课时,教学资料的准备是最为重要的。其一,要预先从学生的角度设定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组织相关材料。以《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例:学生课前提问主要集中在"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怎样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概念上,而这些问题是我在备课中就已充分考虑到的,课前已把《五口通

8、商章程》中关于"领事裁判权"的条款、《虎门条约》中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等制作成投影。其二,对教材中相对缺乏的材料或重要内容要做适时补充。《洋务运动》中,在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方面,补充《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函》中相关内容供学生分析理解。在《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一节里,教材中没有关于"保路运动"的叙述,因此,对于这一对武昌起义起了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