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

ID:10694480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_第1页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_第2页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_第3页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_第4页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诽谤行为入罪问题研究  一、名誉法益与刑事保护  在文明社会里,名誉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其与生命、自由、安全等权利同等重要,也是构建诚信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诽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二款规定:前款罪,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可见,在我国刑法定性加定量犯罪定义模式下,司法裁判除了要对犯罪

2、构成要件这一定性判断外,还需要对情节严重、数额较大、情节恶劣等罪量要素进行科学审查,才能最后施以刑罚。  诽谤罪保护的法益是公民的名誉权,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未必都构成诽谤罪。其一,根据罪行法定和犯罪构成要素,立法赋予了公民更多的救济手段,即采取民事侵权与刑事保护相结合的立法模式,侵权行为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启动刑事保护;其二,公司法人名誉的特殊保护,《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将公司法人人格名誉的刑事保护单独立法。此外,我国刑法打击的是捏造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因而纰漏他人隐私造成的名誉损害不属于诽谤罪刑事案件范畴。 

3、 目前,我国并没有将X络犯罪单独立法,X络只是犯罪的工具,本身并不具有独立于犯罪本体之外的立法价值,2000年12月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X安全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利用互联X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可见,立法者希望我国司法采用对传统罪名扩张解释的方式进行定罪量刑,但是随着X络犯罪的不断增多,司法机关在适用传统罪名进行构成要件判断时,越来越力不从心,诽谤罪因其涉及刑民交叉,自诉公诉则更为突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9月通过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X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

4、《解释》)界定了诽谤罪的客观行为要件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并对情节严重的入罪标准以及但书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公诉标准进行了解释。《解释》出台后饱受诟病,引发了新的争论,司法适用困难重重。司法裁判中如何正确科学把握X络诽谤的定罪问题,仍需重新审视诽谤罪构成要件及其对X络诽谤入罪的引导和决定意义。  二、X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法理分析  (一)X络诽谤侵犯客体要件的再审视  诽谤罪以捏造攻击和侮辱他人的虚假信息诽谤他人名誉。而利用信息X络实施诽谤还呈现出扰乱公共秩序的属性。X络社会里虚假信息和诽谤信息刑法规制标准难以划分,比如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名誉

5、毁损,侵害的法益不仅仅是其名誉,还会对公司股价市值以及相关行业的股票市场带来直接损害,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的但书规定,是否有突破个人名誉权这一单一客体之立法目的,目前不得而知,但从第二百四十六条在刑法中的位置看,该罪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与民主权利一章,故侵犯个人名誉权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情况下,才能公诉。利用信息X络实施诽谤的行为开始挑战X络公共秩序,X络传播特性引发的危害已经超越传统诽谤罪保护法益之目的。传统诽谤罪物理性口口相传、聚众围观式的名誉侵害行为在X络语境下的异化功效,引发对诽谤罪单一客体的再审视思考。  在美国刑法中

6、,诽谤罪常常被纳入妨害公共治安罪的范畴,其认为侵害的不仅仅是他人的人格名誉,而且是社区的安宁。然而,诽谤罪应当恪守公民名誉权单一客体,立法者应当将虚假信息从诽谤信息的刑法规制体系中剥离出来,如《刑法》二百九十一条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单独立罪。此外,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在第二百九十一条基础上增加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X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X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立法者审时度势,根据近年来的日本核辐射引发的盐荒、天津重大火灾事故引发的

7、X络谣言等等事件,将针对重大事件的虚假信息和X络谣言纳入刑法打击体系。  (二)犯罪客观方面单一行为还是复数行为  我国刑法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行为表述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传统通说认为只有同时具备捏造和散布两个行为,才能构成诽谤罪。《解释》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具体分为三种情形:第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X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X络上散布的;第二,将信息X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在信息X络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X络上散布的;第三,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X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

8、谤他人论。对于前两种捏造和篡改损害他人名誉信息的行为纳入诽谤行为符合刑法典的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