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

ID:10689263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_第1页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_第2页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_第3页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_第4页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研究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人口有9亿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随着中国农村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是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我国老年农民主要靠家庭赡养。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这种养老保障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亿,占总人口的10.14%,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6.96%,这表明我国已进入老

2、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预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到21世纪20年代将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养老问题再次引了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养老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因此,养老问题解决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儿防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也呈弱化赶势;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试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

3、惠农政策。新农保值接明确了国家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责任,对60岁以上的中国农民实行普惠式养老,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由此看到了制度性保障的曙光。(一)传统家庭养老的养老观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与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相适应,并源于血缘的宗法观念,共同构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以老为尊和惟父是从的传统观。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是传统论理孝的伦理价值取向,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养老观。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人口流动的加速,这种传统的理念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现代子女独立意识增强,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走到社会就业,婚后另立门户,对父母依赖性大大减弱,出现交往减

4、少,亲情淡化的现实趋势,家族纽带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得松弛,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不再以家族利益为重。另外,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不利于人口流动。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开始发生变化。(二)我国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经济水平较为低下。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首先必须保证一定的生存条件才能进一步讨论发展的需求。一定的经济能力是养老的基础和前提。从目前有关调查与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的收入低、经济少,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收入不断减少,尤其是农村老龄人在进入老年人阶段时基本上已经依靠子女的供养。而同时随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大

5、家庭逐渐消失,小规模为特征的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并且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日趋普遍,这使得家庭保障在经济和感情交流功能上发生困难。农村水资源的自主管理研究,水资源自主管理应运而生。但是,农民阶层参与水管理的缺失,使得这种自主管理的效用发挥是有限度的。晋陕地区地处欧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总量贫乏且时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夏季多雨而冬春干旱,有限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是这一区域社会生活的重要问题。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土地开垦面积的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对水源地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使得本已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而形势严峻的水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同时,伴随着国家政权在水

6、资源管理事务中的逐渐淡出,一种为了满足社区成员基本的用水需求、维持正常的用水秩序、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由农村内部进行的一套自下而上式的水资源自主管理活动开始发挥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地区的乡村社会自发成立了民间水利组织,并依据当地用水惯例和国家水法,制定了一系列水利规约,对包括水资源的使用次序、使用时间、使用量在内的各项涉水事务进行具体管理,同时,民间水利组织还利用强大的道德评价机制,对乡民的个人用水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并对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这种水资源的社区自主管理模式在当地一直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伴随着国家所有,统一管理政策的实行而消失。作

7、为一种能够持续长达数百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明清北方缺水地区的水管理实践定有其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同时,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也必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即拟通过对明清时期晋陕两地农村社会的水资源管理状况的考察,深入探讨其管理形势特点,效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当代水资源的社区自主管理提供历史借鉴。一、明清晋陕地区的民间水利组织长期以来,地处欧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晋陕地区就是严重缺水的区域。明清时期,随着气候变冷变干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许多地区水利设施的经年不修,导致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