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88108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影响及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影响及对策论文.freelES模式以及在我国职教中广泛采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值得指出的是,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针对两年制高职教育特点,“订单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且将成为符合两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要求的一种有效的高职教学模式。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如理论一实践融合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观察讲学法等一些教学方法,体现了高职教学的特色.对于
2、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行之有效的。为适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结合学生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策略应是“项目导人,先会后懂,教学实训一体化”。要把岗位(群)技能与技术范畴的内容和序列,科学地排列、组合,构建突出技能训练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二个层面”是指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项技能训练(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三个层面之间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后
3、者是前者的提高与发展。三、学制改革的影响及对策学制缩短可能带来的问题:(1)学制的缩短带来厂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定位和办学理念进行再认识的问题、(2)学制的缩短,对办学规模已基本到位的院校,势必带来招生、就业的大进大出,特别是在三年制向两年制过渡阶段,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会有一定的困难,甚至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3)学制的缩短,必须对原有的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作重大的调整和改革。(4)学制的缩短,会导致一些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趋于高度集中,出现“教学高
4、峰”,这与学校目前现有的教学资源不适应。(5)学制的缩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调整,势必遇到与现有师资队伍结构不适应的矛盾,预计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要改上新课,部分教师可能面临改行的选择。(6)学制的缩短,实践教学比例的提高,势必将提高生均教学成本。(7)学制的缩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转岗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不能回避。(8)学制的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一年,学生中的党建工作难度加大。(9)学制缩短后,如何解决职教、普教的渗透、沟通,如何满足部分学生家长“专升本
5、”的要求,需有新的举措。(10)政策指令性课程学时数将难以保证。凡此种种,不容回避,我们都必须实事求是地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充分的应对。首先要更新观念,正确定位。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步伐,将高等教育明确划分为实施学术教育与工程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和实施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类型;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教类型和职教类型中的高等层次,要充分发挥其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叠加优势和龙头作用,更新教育观念,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在“技术型人才”认识的基础上“拓展”与“下移
6、”。所谓拓展,是指结合国情,以就业为导向,更要注意向技术型与技能型的“重叠带”人才培养延伸;所谓下移,是指眼睛向下,突出毕业生就业的应用性岗位的高技能与相关知识.毕业生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其次就是要改革课程体系、教育内容,突出职业技能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学制缩短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高职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考核不应是单纯的操作技术考核,也不等同于技术等级考核,它是高职培养目标的细分化与具体化,是注入现代职教元素和承载教育观念更新的物质载体;它既是对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测试,也
7、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术的全面鉴定。因此.不仅要培养考核专业操作技能,更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生产设计能力,谋业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策划、营销、公关等能力。学制缩短后职业技能水平不但不能降低相反还要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与考核的形式与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如何使技能考核真正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呢?我们设想,与现代高等教育相适应的技能考核的考场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考场,类似于或接近于生产、工作现场,甚至可以在用人单位的生产工作现场进行,在其中可以设置具体的现实情景和实际问题,需要通过
8、动手操作、分析综合或答辩来完成的.考试或考核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再次是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过程,这是学制缩短后提高高职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实行学制改革后的高职教育,如何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继续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门办学路子,并且积极探索其在新形势下的办学模式,由原来不定型的、不系统的、松散型的零星探索和局部尝试,逐步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紧密型合作方向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