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

ID:10684919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_第1页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_第2页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_第3页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_第4页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特殊教育论文在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剧增、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督促特殊教育不仅做到“量”的增加,扩大“面”的覆盖,更注重“质”的提升,是当前特殊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借助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省际区域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设计研究》的实施,开展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目标、要点两个方面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思考。一、目前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的常见认识和做法目前,特殊教育质量评价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三

2、种现象。(一)特校普教化,把普校评价思路和方法直接运用到特校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考试指标来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甚至组织特教学校统一参加当地中小学考试。因此,特教学校便注重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同样将其列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一行为,本质上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对特殊教育管理简单化的思维,忽略了特殊教育中最主要的学生本位。让特校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检查,无力去开发和研究适应学生特殊需要的课程,个别化教育也大都无暇实施。(二)普特隔离,特校闭门造车与前述相反,这一认识和做法是把特殊教育视为与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类别,

3、忽略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共性。有意或无意地将特殊教育作为一种独立于基础教育的教育形式,特教学校各项工作均不纳入当地教育督导和评估。兼之一般情况下一地仅有一所特教学校,因此特教学校作为质量评价的主体,既负责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又开展自我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基本不闻不问。教育质量如何,多由学校自行评价,学生与家长既无法选择,也无法参与。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既无外在参照对象,也缺乏自我认识的内驱力。这种情形下,很容易会把特殊教育质量低下归咎到当地经济水平落后等外在因素上。(三)缺乏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观除上述两种观念和认识外,在新建特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

4、建特校,普遍缺乏特殊教育质量意识,或对如何开展有质量的特殊教育无从着手。2009年至2013年,笔者连续5年对云南省特殊教育新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在参训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中,约70%毕业于非特殊教育专业。在培训中,60%以上的转岗人员简单地把特殊教育理解为政府对残障人群的优抚和安置。转岗人员中,约40%系从普通学校转岗至特教学校。这些人员在认识上缺乏主动性,主观上认为自己到特教学校是一种失败和挫折,对自我发展尚处于茫然阶段,遑论主动思考学校定位、特殊教育效应和质量等问题。二、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点分析(一)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论及特殊教育质量评

5、价体系,必然要先讨论特殊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别,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并围绕目的和任务来设计和思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其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看出,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人的社会属性和个体发展需要两大方面。换言之,特殊教育的质量评价,应着眼于其是否满足了残障人群的社会化发

6、展和个体发展需要。前者最直接的表现和载体,可以归纳为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这是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首先要明确的两个任务点,对残障学生尤为关键。而在满足残障人群个体发展需要方面,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个框架要求下,包含了发展潜能、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四个任务点,并最终通过这些任务点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二)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落实的要点构建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点应是在特殊教育主要任务的前提下,从满足学生社会化发展需求和个人潜能发展需求出发,针对学校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交流合作渠道、内外环境建设等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探索,

7、完善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1.满足社会化发展需求这是特殊教育质量要求的出发点和回归点,基于这一要求的课程体系已经在三类残障儿童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分别得到不同层次的体现。可是,由于前述原因,课程的有效性和质量仍待商榷。困难的是,特教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是否以开放和多元化的办学思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较难在短期内作出评价。这就必然要求要把学生置于社会实际环境中观察其效应。对此我们认为,对这一要素进行评价,应引入家长和社会这两个评价主体。同时,还要引入学生就业(升学)单位评价环节,了解与残障人群合作的有效性。前者可采用年度评价

8、或者阶段评价的方式,直接评价学校教育在学生交流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后者可采用追踪评价方式,由就业(升学)单位对学生在新岗位的适应性与合作性进行评价和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