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78205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7
《客观化及其限制——牟先生《荀学大略》解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客观化及其限制——牟先生《荀学大略》解义论文..毕业一、本文所欲考察者,乃意在牟宗三先生对荀子思想之疏解。若依蔡仁厚先生对牟先生“学思历程”六阶段的划分,可以说,基本上牟先生对荀子思想的关注乃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段“客观的悲情与具体的解悟”上1,并在《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中有简要的论述,而其中又以《荀学大略》最为系统。《荀学大略》最早由中央文物供应社于1953年印行,为一独立的小册子,到1979年..毕业,牟先生将1963年发表于《民主评论》上的公孙龙子诸篇和1967年发表于港大《东方文化》上的有
2、关惠施的文字辑在一起,更名为《名家与荀子》,由学生书局出版。经由1949年的变故,在五十年代,牟先生的研究工作与前期的纯粹哲学问题的探究(如《认识心之批判》)不同,而将主要重心落实到对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哲学思考方面,亦即如何本内圣以求民主和科学的独立发展。蔡仁厚先生说:“(牟)先生根据客观精神之所感,转而为‘具体的解悟’,以疏导华族文化生命的本性,以及今日‘所当是”的形态,以解决民族生命的途径。这是由‘大的情感’之凝敛转为‘大的理解’之发用,其结果,便是《历史哲学》、《道德理想主义》、《政道与治道》
3、三书之写成。这三部书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用心,是即:本于中国的内圣之学以解决外王问题。”2牟先生的以上三书一般被学者称之为“外王三书”,基本完成于五十年代,我们也可以说,牟先生有关外王思想的著作大都集中于此十年间。有意思的是,《荀学大略》的完成亦在此一时段,但人们在论及牟先生的有关外王思想时却对此注意不多,究其原因可能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荀学大略》原本是一专门疏解荀子思想的小册子,在写作上亦取随文附义的方式,不易引人注意;其二,牟先生在1979年版的“序”中曾这样说:“吾将名家与荀子连在一起,旨在明中
4、国文化发展中重智之一面,并明先秦名家通过墨辨而至荀子乃为一系相承之逻辑心灵之发展,此后断绝而无继起之相续为可惜。”3人们或以为牟之作《荀学大略》乃只在关注先秦逻辑观念之发展,以至忽略牟对荀子学术大体之了解及其精神大端之被覆。牟先生的确认为,荀子具“逻辑之心灵”,并与西方重智系统相接近,然正如牟先生自己所说,荀子“毕竟非正面面对逻辑而以逻辑为主题也,此乃从其正面学术拖带而出者。故欲了解荀子逻辑之心灵,亦必须先通其学术之大体。”(第193页)可以说,牟先生之作《荀学大略》有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其一,是试图
5、对宋明儒者因荀子“不识性”而对其思想所显之客观精神之意义不予尊重的现象加以点发;其二,即是对当时荀子学研究的不满,所谓“民国以来,讲荀子者,惟对其《正名》篇尚感兴趣,至于其学术之大略与精神之大端,则根本不能及”,而对于荀子所言之“礼义之统”的意义,则尤不能相应。不难看到,上述两个方面对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开展,尤其对“下端的撑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文无意系统被介其中的全部观念,所作者亦只是顺牟先生之思路,拣其主要观念略作勾划而已,其间容或对我们今日思考儒学有启悟之处。二、就理论而言,科学、民主等外
6、王内容之开出与人性善恶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分析,确是一个颇为烦难的问题,本文无意涉及4。但在先秦儒家中,荀子因其主性恶而言隆礼重法5,并力攻孟子性善之说。荀子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疾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
7、》)但是,对于荀子之性恶论毕竟如何理解?对此,唐君毅先生认为,必须从“人伪”与“自然”两者相对较的角度来加以把握。唐先生说:“吾今之意,以为荀子所以言性恶,乃实惟有与人伪相对较,或与人之虑积能习,勉于礼义之事相对较,而后反照出的。”6依唐先生,单就言性而言,原无所谓恶与不恶,只是天所就之自然而已,但人虑积能习所依之礼义文理之理想与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反照关系,人愈有理想,则此反照愈是强烈,而愈反显出此未转化的现实为“不善而恶”,“故荀子之性恶论不能离其道德文化之理想主义而了解。”7并藉此理想转而为对人的
8、现实生命的状态有以转化,就此而言,唐先生认为:“荀子之所认识者,实较孟子为深切,既欲转化之,即不以之为善,而当以之为恶。性恶之论,亦即在此义上,为不能不立者矣。”8不能不说,唐先生之诠释颇显独特,也有道理,他从对人的现实生命的下堕现象的关注而认为荀子言性恶“实较孟子为深切”,想必也是有感而发9。不过,在唐先生的这种诠释中,荀子思想内部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则不免随之暗而不彰。对荀子的性论,牟先生则十分注意从孟子性善论的对显中,从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稀的对显中加以把握。牟先生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