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

ID:10676641

大小: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07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_第1页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_第2页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_第3页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_第4页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蔡襄的监察理论及其监察思想践行  北宋名臣蔡襄,生于仙游枫亭,19岁中进士步入仕途,57岁为母亲守制时病逝家中。在37年仕宦生涯中,他担任中央监察御史及地方官职,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监察思想及其实践。蔡襄监察言行虽距今千年,且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但今天重温它,对于认识监察制度及其反腐倡廉的必要性有其实践意义,对当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党的路线教育有启迪借鉴作用。  一、蔡襄的监察理论  宋御史所属三院,台院有台院侍御史,殿院有殿中侍御史,察院有监察御史。蔡襄任监察御史和言官等,长期官宦生涯,造就他的监察思想内涵极其丰

2、富,主要表现在监察主张、反腐倡廉言论,以及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和谨财节制等主张与言论上。  1.监察方面的主张  宋代沿袭唐制,中央检察机关称为御史台,其监察制度主要由谏官的谏诤制度和御史的纠弹制度两部分组成。谏是规劝,诤是直言。谏诤是对君王或上司提规劝性言论。到宋代谏诤的范围有所扩大,它除了继续掌有对人主谏诤权外,又新辟对百官违失的监察。对此蔡襄十分清楚,因此他步入仕途不久,就参与谏诤活动。  庆历三年(1043),朝廷任用忠直之士王素、余靖、欧阳修等人为谏官。蔡襄感到言路已开,虽然当时还在馆阁校勘任上,职微言

3、轻,但他仍大胆向仁宗皇帝上了《言增置谏官书》,先肯定增置谏官的意义:以广言路,此陛下为社稷生灵大计也。  又疑虑正直的人任谏官能否长久,皇帝能否始终如一地听谏,于是提出了言谏制度的根本问题。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他认为最难的是纳谏。主张皇帝要采纳谏言,否则谏官形同虚设。其次,鉴于谏官的特殊位置和职权,忠诚刚气之人容易触忤权臣及既得利益者,易招邪人的攻击和刁难。蔡襄很有远见地分析攻击谏官的三种罪名:好名也,好进也,彰君过也。对投机取巧的谏官,事之难言者则喑而不言。蔡襄给予批判,建议皇帝擢官必自主

4、之。尔后又在《明谏》一文中重申:为谏之难,非进谏之难,难乎人主听而用之之难也;纳谏不必皆用,辨是非则妄言息而忠言进矣。劝仁宗要善于纳谏,并择善用之。  御史的纠弹监察,这是宋代新辟监察百官违失的谏正之议,蔡襄非常重视,他认为监察弹劾官吏,就是检举各级官员的失职、渎职及其他罪行。  谏官的职能更加广泛,任务也更艰巨,以三省至百官违失为谏诤对象。对此,蔡襄首先重视御史官的选择,他认为御史台官员应有鲠正之志,才能纠弹奸慝,肃正纪纲。他在为皇帝拟就的《尚书都官员外郎郭中锡可侍御史制》制书中就指出:御史府之职,正纪纲,绳

5、愆缪,外以肃官师,内以献忠谠,名为清要,固难其材。  [1]卷九并对当御史台属官多不称职状况,向皇帝状奏《乞令御史中丞举属官状》,上言:御史,纲纪之地,官属选用,宜得实才。其不称者,臣请黜之。并主张由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荐举属官,臣乞御史台官属只下御史中丞荐举,宽其资限之格,资深者为御史,卑者为里行。  若能称职,亦是官守之常,不必过有升陟。或不称职,可并举者坐之,则朝廷有责任之方,风宪有得人之美。[1]卷二十一这样既可使御史台得到人才,又可使其责任专一,职责分明。  宋代的监察制度有个重大改革,就是在御史台置言

6、谏御史,让御史兼言谏之职,蔡襄极表赞同,他在为皇帝作制书中指出:宪台之职,弹治百官,分决诏狱。昔我真考,特置言事御史,颛持诤议,所以甄录材美。[1]卷十一言事御史的设置,为台谏合一开了先河。  为解除谏官的后顾之忧,蔡襄还向皇帝上了《乞不令中书出谏疏宣示札子》建议朝廷,谏官论列官员的奏疏须保密,不可出示与当事人。  2.反腐倡廉的诤言  蔡襄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王朝由盛转衰时期,主要表现在朝廷存在冗官,冗兵和冗费三大问题以及辽、西夏威协边境的安全。冗官使官僚机构臃肿不堪,运转不灵,官吏冗滥文恬武嬉,结党营私,勾心斗

7、角。近臣苟进,党附相倾,百官臣僚,目相诋讦。  [1]卷二十三贪官污吏的存在,造成政事废弛,政风败坏,道德沦丧,世象日恶,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与腐败现象。面对时艰,统治者却病体恹恹,缺乏生机;冗兵使兵卒数量剧增,却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且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专兵,[1]卷十八上下隔阂,指挥不灵。在与辽夏作战时每战皆败。  冗官、冗兵带来冗费,造成国库虚竭,入不敷出。宋王朝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就不断向农民增加赋税,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同时田赋不均,豪强形势者,田多而税少,贫弱者地薄而税重,由是富者益

8、富,贫者益贫。[2]而统治者还遗使到各地取索钱帛,以供公上[1]卷十八,给人民增加沉重的负担。腐败的政治、孱弱的军制、匮乏的财政,带来夷狄侵侮,生民重困[1]卷二十三的严重局势。  面对岌岌可危的政局。没有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势必走向衰亡之路,这不仅是蔡襄等人的看法,就是统治者内部,也意识到没有改革的危机。仁宗皇帝忧心忡忡,忍垢蒙羞,慨叹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迫于无奈,不得不在庆历二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