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

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

ID:10673529

大小:5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的论文从《水浒传》文本考察宋江招安的合理性  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全部受招安是《水浒传》里非常重要的情节,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对招安情节的阐释、看法等,不同时代研究者的观点不甚相同。从古到今,对《水浒传》中招安的评价有很多,若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具体从小说本身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等方面来看,会发现好汉选择招安是有其合理性的。研究者在评价招安时要客观,不应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苛责古人,这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一、前人对招安的评价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对《水浒传》中的招安及对宋江的评价,正反两方面都有。反面的,如金圣叹说:夫宋江之罪,擢发无穷,论其大者,则有

2、十条。①金氏对《水浒传》的评点有矛盾之处,由于怀才不遇,他希望不能慧眼识贤的酷吏赃官能被梁山好汉杀掉。但同时他对朝廷招安贼寇是反对的,这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有关。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对于朝廷的招安没有诚意,力量弱小的时候就接受招安投降朝廷,一旦翅膀硬了势力大了就又造反②。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金圣叹才会对小说中的招安及力主招安的宋江如此反感。顺治十四年(1657)醉耕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首有王仕云的《水浒传总论》,他对招安的看法和金圣叹相似,他说:严于论君相,而宽以待盗贼,令读之者日生放辟邪侈之乐,且归罪朝廷以口实,人又何所惮而不为盗?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反修防修的历史背景下,

3、毛泽东认为《水浒传》中宋江走的是投降主义路线,并把《水浒传》当做一部反革命教材。.对招安持反对态度的还有鲁迅,他认为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④。  对招安有正面评价的,如李贽认为宋江招安是忠义之烈的表现。他认为《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⑤段启明在《水浒三序与忠义之辩》中说:李贽的序作于万历二十年,西北兵变,东南倭寇,朝廷无人可用,因此李贽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有胆有识,应该重用他们。⑥因此李贽说招安是忠义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

4、。刘再复则把宋江看成是侠:宋江的招安思路,实际上是想让自己的兄弟们去掉盗的恶名,在历史上留下侠的美名。他认为宋江身为农民革命领袖,但不想当皇帝,没有占有江山的妄想,这正是反抗而不索取反抗的最高利益的真侠精神⑦。但把宋江不想做皇帝说成是出于真侠精神是有点过誉了。  二、从小说文本考察招安的合理性  从《水浒传》文本内部看,水浒好汉选择招安是有其合理性的,这可以从领导人宋江忠义纠结的思想、对美名的喜爱、众好汉对招安的态度及招安对朝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宋江的忠义纠结  《水浒传》中,宋江作为梁山头领一直力主招安,他同时具有忠和义的思想。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范畴的忠义自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

5、盾,在《水浒传》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宋江身上始终体现着这两种思想的纠结变化和此消彼长。  宋江在第十八回出场,书中说他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介绍他吏道纯熟且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在江湖上有及时雨的名声。出场时,宋江是郓城县押司,父亲和兄弟虽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⑧,但其父人称宋太公,他家被称作宋家庄,家里还养着一干庄客。可见,宋江并非出身于普通农民之家,而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第三十五回,宋太公让石勇带信给宋江,谎称自己病故,招他回家。他父亲说:白虎山地面多有强人,又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之人。⑨宋太公并非毫无见识的普通农

6、民,他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宋江自幼曾攻经史⑩,从小接受的是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家教很严。宋江有着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忠孝思想,这也是他最终带领梁山好汉招安的思想基础。  在为国尽忠,做郓城县押司时,宋江竟在官府捉拿晁盖等七人时,提前通风报信,私自放人,此时完全看不到他的忠心,袁本《水浒传》第十八回中有几句诗评价得很对: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须知守法清名重,莫谓通情义气高。{11}这里,作者站在忠的立场上对宋江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的。按说宋江此时还是朝廷官员,私放钦犯是对朝廷的不忠,如果他有很深的忠孝思想的话,为什么还会做出这样的事?做官,又爱结交江湖朋友,他仗义疏财帮助过的人不乏犯法分

7、子,义气是宋江性格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有官做,可以为朝廷尽忠的时候,他没有抛弃义,在能保证尽忠时,宋江身上的义体现得更明显。义在关键的时候能救他的性命,如杀了阎婆惜后,朱仝放走了他。  在宋太公招宋江回家前,他本打算带着一干人上梁山,这时他把忠抛到了脑后。宋江回家见父亲后,没有上梁山,而选择接受流放,这不全是因为父亲的教导,而是之前他并不知道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