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

ID:10667491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_第1页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_第2页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_第3页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_第4页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意蕴  近年来,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宣传、贯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上要加强,实践上要有真正贯彻落实的有力举措。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二者不可偏废,都很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进而掌握群众,变为物质力量。科学发展观的道理朴素简单,基本内容只有几句话。伟大的真理总是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普通工人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2、,如果仅仅这样认识科学发展观,就会失之片面,犯简单化的错误。其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很深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新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追本溯源: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理论渊源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源于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时代。在不同民族和国家普遍交往不断加深的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不断变化,全球经济交往、政治交往

3、和文化交往深度融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结构和形态深刻变化。人类实践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要求理论上的回答。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1.从实践渊源看: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当代实践的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择了自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4、亟待解决。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相当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发展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

5、.从理论渊源看: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多种思想文化、多学科的综合创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①,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但仅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社会发展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是不准确的。除了这些,还应当拓展视野,事实上有三条思路应当加以强调。第一,从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角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科学背景。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在看望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时曾明确指出,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中央党校作

6、的学术报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受到了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的影响。凡是要处理复杂的事情,都要从总体上去把握,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因素。现在中央提出来要科学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事实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辩证图景,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现代,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渗透已经非常普遍和广泛。比如,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关于熵的研究,促使社会科学深入地探讨各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因素;控制论的

7、创始人维纳在1950年出版的《人类的人类运用》中探讨了将控制论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人类、人与自然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能性,直接将控制论与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联系在一起;系统论的代表人物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深刻地揭示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观、有机观、动态观和有序观。科学发展观正是从这些自然科学的最近成果引出的。第二,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思维方式角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中国是一个大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有很大的影响,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形的。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思想,是科

8、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两千多年来未有之变局,面对西方的全方位侵略,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华文明反应迟缓、应对不力,中西形成了激烈对抗,经济政治上的变动引起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华文明的出路在何方?到底是全盘西化,还是固步自封,还是以中为主、中体西用?中国卷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中,随着卷入程度的加深,讨论越来越激烈,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成为共识,但应以中为主,还是以西为主,一直有争论。就思维方式来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上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