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

ID:10667169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_第1页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_第2页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_第3页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_第4页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积极心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与启示的论文〔论文摘要〕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出之后,一系列研究围绕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其理论创新性,积极情绪的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些研究帮助我国学者辩证地吸收积极心理学的精华,并进一步开展如下研究:立足本土文化开展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开展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如何各自发挥功能、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研究;注重发挥个人潜能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本土化;启示    自从“积极心理学”一词在199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

2、曼(seligman)提出以后,引起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2000年以后,更是有一系列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甚至有学者认为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已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研究者2009年5月5日进入psychoinfo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为检索词,检索到以积极心理学为关键词(keyotion)为关键词的文献57篇,文献摘要中含“情绪”一词的文献有106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1年,其中对情绪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主题。  积极心

3、理学在塞里格曼等人大力倡导之下,众多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如:幸福生活、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积极个性特征等,以及如何应用和完善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的主要的心理学刊物中以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文章较为集中在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基本理论、产生、应用等方面。对其思想来源的追述及其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批评、反思的论述还很欠缺。  要深入了解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需要全面了解其理论演变形成,学习用批判的视角剖析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和分析文

4、献,帮助我国学者全面地了解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发展及其现存问题的争议。    一、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    c.pton总结了积极心理学三个研究维度:从主观层面(subjective)上看,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主观态度(subjectivestates)或积极的情绪,包括个体对自我和未来的建设性的想法,力量感、生命力、自信等;在个体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或坚韧持久的行为模式;在群体和社会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发展、创造性和积极持久的制度。总结2000年以来的英文文献

5、,对积极心理学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其作用的讨论;对其理论创新性的讨论;对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的讨论;在心理治疗应用中的效果及其机制的讨论等方面。    1.对“幸福生活”的含义的讨论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探讨的问题。回顾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在不同社会阶段会周期性地回归到对“理想的人”和“幸福生活”(thegoodlife)这些问题的讨论上。而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幸福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中有不一样的标准或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通过不同的

6、方式寻找快乐。因此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的讨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幸福生活”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与他人的积极联系、积极的个人品质、高质量的自我生活调节能力。追求幸福生活是全世界的人都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情境下也是不同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幸福看作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时获得的情绪体验,个体是否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则取决于个人及其在家庭环境中经验的积累。  由于个体对生活的追求不同、目标各异,实现理想的

7、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是否可以简单地将“幸福生活”的标准建立在实现个人生活目标这个基础之上,有待于讨论。塞里格曼曾提出心理变态者在连环杀人案中获得快意,恐怖分子袭击高楼大厦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都实现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从个人意义上来说,犯罪分子从反社会行为中获得乐趣,实现了他们自认为的自我价值,而却摧毁了他人的幸福生活。这种幸福的获得以他人的痛苦为代价,由此引发了对幸福生活的标准是否只具有个人意义而超脱于社会道德准则之外的讨论。对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简单化,是心理学家们对其理论首先

8、提出的质疑。  要确定“幸福生活”的内涵,不能脱离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标准,虽然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和实现的途径、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但又不仅仅是个人理解和体验的问题,个人的幸福感还与他所爱的人的康乐状况相关,因此也与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何谓理想生活,单靠心理学这一个学科并不能作出完整的解答。讨论幸福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不可能回避价值概念,不可能有脱离社会文化情境的所谓“价值中立”或“不带价值判断”(“valuefree”neutrality)的立场。对幸福的理解总是扎根于文化的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