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分析及其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分析及其建议1、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导向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所以国家非常鼓励它的发展,并且在实践中实施了以下一系列的鼓励性的政策:首先,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纳入了十五能源规划,并且要求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它的发展,以逐步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其次,国家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外商在我国投资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电站项目的建设与经营,鼓励外商开发海洋能技术,并确定将以乘风计划为龙头,通过多种方式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等,以逐步提高我
2、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再则,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性的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为鼓励它发展所实施的补贴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等。此外,国家还投资实施了一些示范工程(例如乘风计划、光明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这些都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走向规模化、高水平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现实意义能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它的供应能力和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但是基于能源资源的条件,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以煤的直
3、接燃烧为主,为此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这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能源发展及能源结构优质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能源安全供应,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情况而从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角度来审视,在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其必然性。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不污染环境,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它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不仅可以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逐步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延长化石能源资源的使用年限;从近期来看,它除了能够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外,
4、还对解决边疆、海岛及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实现消灭无电县供电、农村电气化目标,以及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城镇生产生活用能条件与安排人员就业等方面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的铺垫分析正因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其必要性,且国家政策又非常鼓励它的发展,所以有必要探讨它的发展模式问题,以便更加有序地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发展。要探讨、概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总体模式就有必要对以下相关问题做铺垫分析:(1)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区域优势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更加具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物
5、资资源条件。例如在宁夏北部、甘肃北部及新疆东南部等地区,其全年日照时数在2800~3300,太阳辐射年总量为6720~8400焦耳/平方米,而浙江、广东及福建北部等地区,其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200~5020焦耳/平方米;就风能来讲,新疆北部、内蒙古及甘肃北部地区,每平方米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00瓦,全年中风速大于或等于3米/秒的时数为5000小时以上,风速大于或等于6米/秒的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此外,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热带,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其中高温地热
6、资源主要集中于西藏南部和云南及四川西部。例如西藏羊八井2004号钻孔达329•8℃,属世界少有的高温地热;云南西部高温水热系统有55个,其中有的热储温度达260℃;在广东和福建等东部地区也有相当的地热资源,但不如西部地区优势明显。对于水能资源,西南地区占全国总量的67•8%。诸多资料充分表明,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丰富资源。(2)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要性方面分析。在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居住分散,集中分布着全国大部分无电缺电的农牧居民,且远离电网,用常规电网延伸方式
7、难以解决这些地区的通电问题;再则,西部地区生态最为脆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可以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实践也证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地区无电缺电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能解决偏远地区实际用能问题的需要,而且更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再则,它还能安排地方人员就业。所以发展它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虽然西部地区目前还处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迟缓之状态;收入低下,市场购买力不强,有限制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一面,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则为推进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不
8、同区域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成功几率分析。现在我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客观上讲它需要更多的能源来支撑它的经济发展。为了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和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用更加优惠的措施鼓励外商到我国内蒙古等西部地区投资发展风电站等新能源电站的建设与经营,因此西部地区对外商更加具有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吸引力。再则,随着我国贸易环境的日益改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