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野生蒲公英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野生蒲公英人工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蒲公英的营养成分及价值、形态特征、生长条件要求和栽培技术,以为野生蒲公英的人工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蒲公英;人工栽培;高产;河南唐河 蒲公英(Tauaxacumofficinale)为菊科植物,别名蒲公草、地丁、黄花地丁、黄花苗、库尔芒。近年来,蒲公英作为蔬菜种植在唐河县比较盛行,由于其具有的保健功能,所产产品十分畅销,价格不菲。当地种植的蒲公英叶宽13cm,叶长40cm,根茎粗1.8cm,单株重125g,每次收获鲜叶1280kg,每年可收割3次。
2、 1主要成份及价值 蒲公英全草含有蒲公英甾醇肌醇、胆碱、菊糖、果胶等。100g蒲公英嫩叶中含水分84g、粗蛋白质4.8g、,粗脂肪1.1g、碳水化合物5g、粗纤维2.1g、灰分3.1g、胡萝卜素7.35g、VB10.03mg、VB20.39g、VC47mg、尼克酸1.9mg、钙216mg、磷93mg、铁10.2mg及叶酸、泛酸等。 蒲公英营养成份高,并且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全草入药,味苦、甘,性寒,归肝、胃、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清肿、除湿利尿之效。 2形态特征 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
3、生株高10~25cm,全株含白色乳汁,被有白色疏软毛;根垂直,较长,圆柱形,肥厚,外表黑色或淡黑褐色,黄棕色,单一或分枝。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具短叶柄或无柄,柄基部两侧扩大呈鞘状,叶片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裂片间有细小锯齿,绿色或边绿带淡紫色斑迹,被白色蛛丝状毛[1]。蒲公英花期4—5月,单一,顶生,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比叶长或稍短,茎空管状,密被蛛丝状毛,花舌状,两性,总苞片多层,外面数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内稍窄,边缘膜质具蛛丝状毛,花冠黄色。果期6—
4、8月,瘦果,倒披针形,长4~5mm,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果顶具有8~10mm的喙,冠毛白色,前约7mm。人工栽培株高可达52cm。 3生长条件 蒲公英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既抗寒又耐热,早春地温在3℃左右即可萌发,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在25℃以上时则发芽缓慢,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其生长势强,野生于山坡、草地、河岸、大田、路边、地边埂、荒地。蒲公英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能在各类土壤中生长,但人工栽培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种植。蒲公英耐旱、耐湿,为短日照植物,高
5、温季、短日照有利抽苔开花;耐荫,但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有利茎叶生长[2]。 4栽种技术 4.1选地整地 蒲公英根系长,疏松深厚的土壤利于根系下扎,应选择肥沃、湿润、疏松、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的壤土或砂壤土[3]。播前整地,施腐熟农家肥45~75t/hm2作基肥,深耕30cm左右。整平细耙,作80~90cm的高畦,畦长因地势而定,畦沟宽30cm,可利用空闲荒地、梯田坡埂及果树行间套种蒲公英。 4.2繁殖方法 4.2.1种子繁殖。在5月种子成熟后即可采收,因没有休眠期,采收后可直接播种,从播种到出
6、苗需10~12d,需种量1.5~15.0kg/hm2左右。播种时可在畦内开小浅沟,沟距12cm,沟宽10cm,将种子与5倍的细沙或细肥土混匀播入沟内,覆0.3~0.5cm厚的过筛细肥土。土壤干燥时,可先在畦面上开沟,喷透水后撒种,覆土。春播可用地膜覆盖;夏播可在畦上覆盖1层薄稻草,出苗后掀去。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种子催芽后流体播种技术。 4.2.2根段繁殖。9—10月取蒲公英老根,切成2~4cm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挖6cm深的浅沟,将根段植入沟内,栽植时行距20cm,株距10~12cm,浇稀释的人
7、畜粪水后覆土,稍压实。 4.3田间管理 4.3.1中耕除草。蒲公英种子繁殖出苗后幼苗细小,极易受杂草危害,在苗高5cm左右时,可按株行距5cm×5cm定苗,并进行中耕除草,以后则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灵活掌握时间,一般可在11、2、4、6月各进行1次。中耕时一定要浅,以免伤根,以清除地面杂草为准[4]。化学除草可在禾本科杂草3~5叶时用精禾草克或喹禾灵1500mL/hm2对水600kg/hm2喷洒于地面进行防治。 4.3.2施肥。蒲公英生长期需氮肥量较多,在播前整地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施用打碎过筛
8、经酵素菌处理沤制的优质腐熟农家肥盖种,施7.5~15.0t/hm2,在生长季节可追肥2~3次,每次可施入硅钾基全价复合肥450kg/hm2左右,也可施尿素225kg/hm2,加磷酸二氢钾45~75kg/hm2。10月底至11月初应施1次优质农家肥,施量至少45t/hm2。生长盛期可叶面喷施新丰8号、雷力2000或掺入液肥、TA增产粉、硒素叶肥、硝酸钾等。 4.3.3浇水。出苗前应保持田间湿润,出苗后适当地控水,防止幼苗倒伏。当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田间应保持地表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