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

ID:10655241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_第1页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探讨论文职业倦怠(Job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描述护士职场压力时最早提出的1。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2。职业枯竭可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3。职业枯竭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人在工作

2、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4。根据现代人对自己个人价值观实现的心理需求层次划分为5个阶段。(1)“蜜月期”。个人有旺盛充足的精力,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值.freelBI-GS)对173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程度中等,职业效能敏感度较高,与综合科护士没有较大差距,但在冷漠维度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精神科护士冷漠程度高14。究其原因,与精神科护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她们每天面对的是精神病人,精神疾病的复杂性,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知力与自制力,另外受到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

3、,相对造成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2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的特点2.1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其三维人格特征的特定维度和因子有关:段明君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成都市某医院55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和三维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情绪衰竭与RD2呈负相关。玩世不恭与NS3、NS4、HA4呈正相关,与RD2、RD呈负相关。成就感低与NS2、NS4、HA4、NS、HA呈负相关,与RD2、RD呈正相关(P005)。因此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15。2.2精神、神经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程度较高:汤晓红采用李永

4、鑫等编制的中式工作倦怠量表对某精神、神经专科医院27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本组护士工作倦怠160人,检出率70.48%,其中人格解体评分(10.15±6.83)分,检出77人,检出率33.92%,占工作倦怠护士的48.13%;中度倦怠中人格解体占77.05%,重度倦怠中人格解体占100%16。调查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人格解体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护士要正视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的存在,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这个状态,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工作状态,提高应对和预测压力的认知能力,保障护士职业

5、群体和服务对象的安全。3预防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3.1精神科护士总体应对方式是成熟的;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焦虑程度存在明显交互作用解决问题、求助为精神科护士主要的应对方式:其中20-30岁、护龄1~5年的护士较多采用求助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自责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和焦虑具有相关性;幻想、退避、合理化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及焦虑具有相关性17。护士要正视和处置困难与应急,将工作中所遇负性体验及时释放,减少因情感资源耗尽而出现的极度疲倦状态,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一次成功感的体验,运用这样成熟的应

6、对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效降低工作的倦怠感18。3.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工作满足感有关,充分提高个体的角色认知能力和工作成就感,可以作为预防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策略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问卷的情绪耗竭因子、去人格化因子得分为中度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高度耗竭。护士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与角色冲突呈正相关(r=0.356,r=0.372,P0.01);与角色模糊及工作满足感呈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角色模糊、工作满足感呈正相关,与角色冲突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角色冲突、工作满足感是主要预测因子19。

7、其原因是精神科护士每天面对特殊的患者,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freelBI)对184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20。结果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呈中等水平;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职业倦怠量表的低个人成就感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不容乐观,将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医院支持系统的完善与规范,关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

8、特殊成因,改善她们工作的外部环境,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精神科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积极的应对技巧,降低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激发她们的自豪感、责任感,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