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55059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加工贸易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工贸易及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及建议[摘要]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工贸易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针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加工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制定渐进性的加工贸易政策,遵循环境成本内在化原则,研究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关键词]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转移;环境保护;环境规制;环境成本化[中图分类号]F752.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26-03一、我国加
2、工贸易发展现状9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2010年的博鳌论坛和亚欧首脑会议,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热点问题,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大气污染、资源短缺以及海洋污染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贸易额在不断扩大,贸易的发展更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的生产和生活,世界贸易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找加工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成为时下热点问题。
3、我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开放省市,这6个沿海省市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我国总量的80%以上。在这些省份,逐渐形成了专业化集群产业,很多相关联的产业都集中在这些地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区域之间较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占比较少,但却在缓慢上升。据海关统计,广东省的加工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58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4036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6.1%,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近年来日益成为加工贸易的热点区域,长三角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
4、1995年占全国的16.5%上升到2009年的42.1%,其中上海、苏州、宁波、杭州、南京等城市形成了众多的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而我国环渤海地区,从进出口的数据来看,增速非常快。如今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向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环渤海湾地区转移。在贸易方式上,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84.08%。由此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选择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由珠三角向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北上趋势。9加工贸易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5、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升级压力不断增大。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乃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应对经济一体化,腾出空间有效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和进出口环境明显改善,相关的要素发生新的变化,加工贸易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趋势。商务部已经在中部地区确定了九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部六省九个重点承接地。2007年12月,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下发了《
6、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商务部授予新乡、焦作、郴州、太原、南昌、赣州、合肥、芜湖、武汉9个城市作为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首批承接地,2008年4月又授予洛阳、郑州、岳阳等22个城市作为第二批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由开发银行在三年内提供300亿元政策性贷款对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支持,10%以内的利率优惠。二、我国环境污染现状——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91.长三角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占全国大约1%的国土面积和6%的人口的长三角,在2009年创造了全国大约2
7、0%的GDP,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并将成为2015年全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地区。同时长三角地区区域合作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的生态环境却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区域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而各地方政府现存的行政管理壁垒又为顺利解决区域环境问题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表2可以看出,2008年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总量和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虽然从表中看出上海市的污染情况总量最轻,但这并不
8、代表工业污染就该被轻视。2.珠三角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如今这一地区已被认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如今,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制约因素。2008年,整个珠三角工业废气排放量20510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13.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41.99万吨,烟尘排放量32.5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0.1万吨。工业烟尘去除率97.0%,工业粉尘去除率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