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

ID:10652960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_第1页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_第2页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摘要: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城镇化空间相关格局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跨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稳定,区内差异性减弱且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2)从全局空间关联角度来看,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3)从局部自相关角度来看,H-H集聚区即热点区存在沿长江东移的趋势,H-L集聚区主要位于宣城,L-H集聚区向铜陵演变,L-L集聚区位于皖江城市带西部六安、安庆

2、、池州,且发展稳定;(4)江河功能的嬗变、政府政策的鼎革、城市之间竞速发展与地理扩散是跨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特有机制。中国8/vie  关键词:城镇化;空间格局;跨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  中图分类号:F119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截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这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已进入深入发展时期,城镇化理念从关注数量与规模向注重质量与活力转变。我国已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城镇化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的过程,是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逐渐优化

3、的过程。国外对于城市化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中对于城市化发展质量[1]和效率[2]研究尤为重视,并对其测度方法与模型进行深入探讨。长期以来,国�妊д叨猿钦蚧�的概念、特征、发展模式、评价指标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对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与路径等问题也作出一些探讨。根据2000年以来研究成果,主要从中国城镇化的讨论[3-7]、城镇化路径[8-9]、城镇化评价[10,11]、城镇化格局[12-15]、城镇化机制[16-17]、城镇化模式[18-19]、城镇化质量和协调度[20-24]以及城镇化背景下的其他研究[25-39]等九个方面对国内研究进

4、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表1)。  综合来看,现有专门针对城市群城镇化的研究较少,其中对于跨江城市群的研究成果更加鲜见。皖江城市带处于国家城镇化“两横三纵”战略格局中沿江通道的东段且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选取皖江城市带为本文研究区域,探讨其城镇化特征并分析其空间演化及机制,对城市群合理发展、优化城镇化合理布局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对象  皖江城市带位于安徽省中部,同时位于长江经济带东段,地跨淮河和长江两大流域,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1)。它在空间上包括位于

5、长江以北的合肥、滁州、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位于长江沿岸的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池州,以及长江以南的宣城。该区域到2014年底GDP为14027.23亿元,占全省的67.28%。  1.2研究方法  1.2.1熵值法  熵值法是在城镇化水平评价过程中计算权重的较为普遍与成熟的方法之一。相较主观赋权法,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主观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2.2空间关联模型  (1)Moran’sI指数  指数值为I,当代表空间负相关,表示区域与其周边地区的水平值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时为空间正相关,表示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区域在空间上显

6、著集聚[13]。  (2)LocalMoran’sI指数  它是Moran’sI的分解形式,也是空间聚类的另一种形式,可用来进一步度量区域i与其周边地区之间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与集聚特征。指数值为Ii,Ii>0当时,表明区域i的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性较小;当Ii<0时,表明区域水平值与周围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较大[41]。  1.3数据来源  选择皖江城市带自2010年成立以来5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空间范围为皖江城市带9个市域单元

7、;市域行政边界数据来自安徽省地图集及各市地图集的政区图,经扫描进行高精度配准后跟踪矢量化获取,并对芜湖、马鞍山和合肥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进行相应合并处理。  2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及特征  2.1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对城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构建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2)。  2.2测度结果及特征分析  利用熵值法计算出2010-2014年5年间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各市城镇化水平综合值(表3)。据此来分析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演变的基本特征。  2.2.1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  5年来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总体呈

8、上升趋势,2010年城镇化水平平均值为99.6,到2014年底上升为104.9。2010年城镇化水平综合值达到100的有合肥、马鞍山、铜陵和芜湖,总值为474.77,占全区的53%。到2014年,城镇化水平综合值达到100的有合肥、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