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

ID:10650257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_第1页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_第2页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_第3页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本文导航1、首页2、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3、体验与直觉不可分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小编专门编辑了国际论文备考指导:试论儒家的心灵哲学,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前面说过,儒家的心灵哲学不是超绝的心灵学,但这并不是说,心灵没有超越性,正好相反,儒家心灵哲学的根本目的正是实现超越,实现一种心灵境界。境界是心灵的存在状态,不单纯是某种客观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儒家所说的心,是存在意义上的心,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心

2、(或主要不是认知心)。但最高境界的实现,却要靠心灵的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中进入一种存在状态,这就是境界。在儒家看来,这种超越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心是活动的,不是静止的,但这所谓活动,是就心的现实的、形而下的层面而说的,那么,心有没有形而上的存在根据呢?有的。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本心、本体心或心本体。这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本心、本体心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是内外合一的。因为它本身于天或天道,是天道之在人者。就内在的方面说,它是人心所具有,而人心与形体是不能分开的。所谓自我超越,就是使本

3、心、本体心完全实现出来,体用合一,即全体是用,凡用皆体,没有任何限隔。这就需要超越有限自我,实现真我、真己。对形而下的感性自我而言,这是一种超越,对形而上的真我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实现。其实,真我就在感性自我之中,只是一种心灵境界而已。真我对自我的超越,就在于虽在形体之中而不受形体限制,虽在感性之中而不受感性制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心与天道的合一。也就是说,个体生命虽有限而可以达到无限,虽暂时而可以实现永恒。本文导航1、首页2、《易传》在天人关系3、中国人生智慧关注4、和而不同5、中和之境6

4、、中国人生智慧关注7、磨练自我8、提升自我9、善待自我10、淡泊名利,放下为上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国学论文: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

5、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

6、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

7、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

8、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