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

ID:10647379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_第1页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_第2页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_第3页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_第4页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语国情教学流派类别及其特点探究  国情知识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最难把握,在实际授课中,国情知识的比重不好掌握,教授方法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所以国情教学的优势非但不易凸显反而因众多不确定性一直游离在外语教学的边缘。本文梳理了德国国情教学流派的发展历史和每个流派的特点,并借助各个时期具体教材加以佐证说明,以期为今后愈发多元的国情教学抛砖引玉,提供参考。  一、定义  目前德语教学中,很少提到文化知识或文化课(Kulturkunde),表述这一概念时是用国情知识或国情课(Landeskunde)。在德国早期的语言教学中也出现过文化课的概念,因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

2、义而逐渐被国情课所取代。  德语教学早期的文化课(Kulturkunde)概念非常狭隘,仅指高雅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和经典芭蕾等欧洲精英文化的元素。Neuner是这样解释的,当时的社会精神以自身精英文化为标准去衡量其他文化,目的在于塑造自身智慧的整体形象(Neuner1994)。这种做法后来被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发展到极致,二战后,巨大的伤痛也为德意志民族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必然的,种族主义的代表文化课也在反思中逐渐衰落,后被国情课(Land-eskunde)取代。  国情知识(Landeskunde)是以特定国家和地区为研究目标,解释当地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情况为目

3、的的区域性研究(Bettermann2010)。Solmecke后将Landeskunde定为外语教学的专用概念,即所学语言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文化信息,她认为国情知识也应写入语言教学大纲(1982)。Pütz认为国情课应极大限度地将学生所不了解的某一国家的知识浓缩到教学之中(1998)。  综上所述,以欧洲中心论为主导的文化知识(Kulturkunde)概念逐渐被去中心化的、理性务实的国情知识(Landeskunde)概念所取代,而国情知识也被运用到了外语教学中,即国情课教学的开始。  二、国情教学的历史演变  在德国教学史早期,拉丁语是教学大纲中唯一的外语,授

4、课内容以高雅文学为主,那时的教学内容中没有国情教学。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间国情教学才逐渐成形,当时欧洲各国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军事实力之间的抗衡也如火如荼,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培养掌握敌对国语言和国情知识的人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学法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如Reihfried(1994)所分析的,拿破仑的战败当时也影响着德国的课堂。军事、政治以及经济上日益强大的德意志需要下一代了解军事敌对国的概况,在课堂上开始采用百科全书式的概况型国情教学法(Realien-kunde)。在课堂上灌输诸如地理、历史、交通、交流方式、政治和社会结构以

5、及文学等知识都是这一时期德国中小学法国国情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展示其他文化的目的还为了通过其他文化的渺小以凸显自身文化的强大。这一时期的法语课中也有意地论证德意志民族较之罗马人后裔的巨大优势(Gutschoas/Vorderl;lbecke1989)。与之同时期的交际型国情教学法(kommu-nikativerAnsatzderLandeskunde)则认为国情教学应以提高学习者的日常语言会话能力,增进日常生活理解能力为目标(Pauldrach1992:7)。这两种教学法相互竞争、互相补充的20年后,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频繁,人文社会科学

6、中产生了文化转向,因而教学法中为了应对不同文化的对话而产生了跨文化型国情教学法(in-terkulturellerAnsatzderLandeskunde)。根据Paul-drach,这一教学法关注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概括性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发展学生对异文化的领悟和移情能力(Pauldrach1992:12)以及习得如何学习理解异文化的策略(Veeck;Linsmayer2001:1162)。  三、国情教学流派的特点  直至今日德语国情课的教学设置仍然受到以上各种教学法的综合影响。各个教学流派从它们的产生初期就具有不同特点,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编排、课程比重以及教授

7、的方式上。  在概况型国情教学法(Realienkunde)占主导的时期,国情教学在教学内容中仅占从属性的地位。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语言教学的目的旨在传授语言,国情教学仅服务于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的教授。只有在国情知识符合语言教学目的情况下,才得以出现在教材中。所以多见于政治或经济为主题的单元中,或是语法分析的例句里(Leupold2003:128-129;Padrós;Biechele2003:15-27)。  这一时期语言教学中还没有独立的国情课本,为了辅助语言教学偶尔需要编撰国情教学材料。在很多诸如大学等教学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