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文章针对本科财务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教育改革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近几年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加上该专业举办的时间较短,积
2、累的经验不多,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问题提出以下浅见。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社会需求。据有关资料和迹象分析表明,数字信息X络化、知识信息资本化、科学技术产业化将成为21世纪
3、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业务胜任能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本科培养的学生目前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以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
4、、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通识性人才为目标,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基于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遵循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的
5、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选择,而受教育者无权选择自己应接受何种教育。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能力。现代财务管理教育要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过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来。 1、树立全面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素质
6、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树立全面知识教育观念 全面知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现代教育要树立全面知识教育观念,从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转变为重视全面知识教育;从只重视学习知识,转变为重视开拓知识和创新知识。 3、树立全面能力教育观念 全面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 4、倡导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
7、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 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轻基础、重专业”的现象,这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笔者认为,应以夯实学生基础、突出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体现“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调通
8、识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选修课等课程模块。 1、通识教育基础课 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的特点应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上,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交叉与渗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