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

ID:10642198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_第1页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_第2页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_第3页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_第4页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探讨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故自然的理念实为《老子》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原则.透露出对人之主体性的重视与强调。关于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问题,学界争议颇多,但在主体性涵义这一基本点上大体上存在较为广泛的共识:主体性指的是人作为主体区别于客体的质的规定性,基本涵义为自我主宰、自我决定、主动、自觉、自由;反之,听命于神灵,受制于外在力量、外在权威等,均为主体性缺失、遮蔽或异化的表现。所谓主体性原则,即是指强调人的主体性,视主体性为人之本质、最高价值的思想观念。主体性不等于人性,但无疑

2、是人性的核心内容,因此,有关主体性的思想乃是对人之本质、本性及其实现的反思,是对人自身命运的关注。中国传统哲学虽然没有主体、主体性之类的用语,但正如论者所说,从根本上说,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学说,为此,它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体身份,强调人的主体性,因而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性思想。事实上,已有不少学者通过对比中、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的异同,梳理出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若干特点;亦有学者着力于传统主体性思想的深入研讨,发现其丰富内容。本文即在此基础上,对《老子》哲学的主体性原

3、则作一粗浅考察。一西周以来,传统宗教思想渐趋松动,但这种松动主要限于少数思想精英,占据社会思潮主流的仍然是普世的宗教人格神信仰,天、天命等观念虽已凸显出德性、义理诸人文义,但神性无疑仍是第一义的。至《老子》出,标举自然之道为宇宙本原,从形上学的高度彻底否定神性主宰之帝、天,这才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老子》这一形上学突破的无神论意义甚为显豁,但其思想蕴涵绝不限于此,其中实涵摄主体性思想的深蕴。徐复观在讨论殷周之际的人文觉醒时曾提出著名的忧患意识说:在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气氛之下,人感到由信仰而得救;把一

4、切问题的责任交给于神,此时的信心,乃是对神的信心,宗教的虔敬,是人把自己的主体性消解掉,将自己投掷于神的面前而彻底皈归于神的心理状态;只有自己担当起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同于作为原始宗教动机的恐怖、绝望。一般人常常是在恐怖绝望中感到自己过分地渺小,而放弃自己的责任,一凭外在的神为自己作决定。在凭外在的神为自己作决定后的行为,对人的自身来说,是脱离了自己的意志主动、理智导引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没有道德评价可言,因而这实际是在观念地幽暗世界中的行动。由卜辞所描出的殷人尚鬼的生活,正是这种生活。忧患

5、与恐怖、绝望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忧患心理的形成,乃是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的深思熟虑而来的远见;在这种远见中,主要发现了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忧患正是由这种责任感来的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忧患意识。乃人类精神开始直接对事物发生责任感的表现,也即是精神上开始有了人的自觉的表现。在忧患意识跃动之下,人的信心的根据,渐由神而转移向自己本身行为的谨慎与努力。这种谨慎与努力。在周初是表现在敬、敬德、明德等观念里面。周初所强调的敬,是人的精神,由散漫而集中,并消

6、解自己的官能欲望于自己所负的责任之前,凸显出自己主体的积极性与理性作用。L4J自己对自己负责,而不是由上帝或别的外在权威来决定、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正是人的主体自觉、理性自觉的表现,是人的主体性的首要特征。故徐氏之忧患意识说,亦可谓之主体性说,堪称对《老子》形上学突破的恰当诠释。然而,从主体性思想的视角来看,《老子》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一般地讨论人的主体性问题,而更在于对人之主体性予以本体论高度的探讨与论证,从而确立起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老子》形上学的核心内容为自然之说。《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

7、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不是说在道之上、之外另有一自然存在并为之所效法,而是说道即自然、表现为自然;而所谓自然,乃是自己使自己成为这样之意,故道法自然乃谓道自主、自成。盖老子以为天地万物生于道,依存于道、决定于道,而道则以其自身为存在依据,自作主宰、自我决定、自我成就。是为《老子》形上学之第一义。根据道既超越又内在的观点,本体之道既超越形下万有,高远在上,为形而上之终极存在,又下落、遍在于天地万物,寓于万物而为物的内在本性,故道法自然的观点乃逻辑地展开为物法自然即天地万物自生自成的思想。《庄子》深得其

8、旨,特拈出自化二字: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所谓固将自化,是说天地万物原本乃是自我生成,自行变化的,其存在与发展并非由于外在的原因,而是取决于自身内在的固有本性。《庄子》又说: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吹万不同,而使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自高、自厚、自明、自己、自取皆揭示万物自然,而非别有主宰。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