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ID:1063273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_第1页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_第2页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_第3页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_第4页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  关键词:小说创作理论边缘性混杂性  摘要:边缘性的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和混杂性的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推动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向现代转化,都是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源远流长,小说创作理论同样也历史漫长,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从先秦至1840年的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基本上在中国自身文化体系中独立发展,1840年至1919年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意味着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的终结和现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的萌芽,是整个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    中国古代小说处于边缘地

2、位,边缘的地位导致边缘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仅对于小说作家,而且也对于从事小说创作理论的学者们,在中国古代强大的文化体系中,他们着力于提高小说地位,致力于小说创作理论研究,小说创作理论具有明显的边缘性特征。  1.与小说发展轨迹一样,小说创作理论也在曲折与复杂的经历中不断发展。  古代小说长期受歧视,但还是有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小说这一文体的价值和生命力,发表了一些对小说观念转变和进化有意义的理论见解,由此也萌生了中国最初的小说创作理论。  先秦两汉期间小说题材不外是一些“丛残小说”、“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类,写作意图无过是“干县令”和“小家珍闻”,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理

3、论还处于酝酿阶段。随着“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大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真实性,以记叙历史为小说的宗旨,力求使小说处于独立的地位,这也客观地推动了小说创作实践的发展。到了唐代,像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汇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有意为小说。”{1}伴随小说创作上创新之势,小说创作理论虽文字不多,但最有意义的最大的突破莫过于淡化小说记史的忠实特性,强调了创作的主体情感因素,开始注意到了小说语言、人物塑造等属于小说自身的问题。宋元时期,话本的出现,预示着中国小说即

4、将成熟,小说艺术手法的论述也开始有较大发展,如可能编于宋末元初的罗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中“讲论处不带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缀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曰得词、念得诗、诗得话、使得砌”{2},这些艺术手法几乎为后来的长篇小说完全吸收,成为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明代嘉靖万历以后,在具有启蒙色彩的文艺新思潮的影响下,小说创作理论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涉及到了小说创作理论许多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小说的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小说的审美特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论述了小说和历史在创作上的不同,研究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提出

5、了小说人物塑造的理论;总结了“因文运事”“三境说”“个性化”“澄怀格物”“因缘生法”“间架”等一些经典的规律性话语。这些创作理论成就的取得,建立在对小说文体特性的充分把握的基础上。  文体意识的发展源于小说创作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因古代小说长期受歧视,外在因素的牵引,决定了小说理论的重心首先落在提高小说的地位上,而非小说创作上。而且提高小说地位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将小说比附于史传,这同时也导致了对小说创作非常不利的倾向——排斥虚构,这也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解释小说创作,更不可能建立全面系统的创作理论。  2.理论形式的局限  晚明以前中国小说理论史,找不出一部专门的小说论着,

6、甚至找不出专门的小说论文,小说创作理论遗产,除了少数散见于诗、文、笔记及小说作品中外,基本上是以序跋形式出现的,而序跋篇幅短小,无法深入到系统而繁复的小说创造工程中去,更何况小说序跋的目的也不在详尽的理论探讨上,要么在称颂作者,要么说明该小说的社会价值,要么记载小说的成书和流传情况,甚至是出于敷衍应酬而已。还有一种就是适当地从文论、诗论、画论中提取现成的理论角度和思维方法评析小说。小说毕竟是小说,文论、诗论和画论的方法只能停留在表层对小说艺术作模糊的描述,同样也无法具有理论深度的探寻和归纳。这种方式发展到明清,出现了成熟的评点。评点中才情飞扬,知识灵动,展现了小说创作一个

7、个鲜活的存在,而且评点和作者心心相通,激情对话,魅力无穷,但这也是从具体实践出发的感悟式认识,重直观重个别重感受而轻概括轻宏观轻抽象,始终缺少强大的思辨力量和深入本质的抽象工夫,也无法推动小说摆脱边缘的地位。  3.小说创作理论的核心观念是“文”与“道”。  儒家的“人道”精神作为中国文学的哲学基础之一,其主要影响在于对文学济世化人等方面价值和功能的实现;道家的宇宙意识作为中国文学的哲学基础之一,其主要作用于对文学审美体验的深化和文学审美境界的开拓。中国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始终于两者之间作综合性的审美选择,儒道合成的哲学基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