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08081
大小:3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盾构后配套设备的选型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盾构后配套设备的选型计算隧道网www.stec.net(2005-8-10) 新闻来源:《现代隧道技术》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盾构后续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从而为盾构开挖配套设备选型提供了技术根据。 关键词: 盾构机 后配套设备 选型计算 中图分类号:U455.3+3 文献标识码:A 为满足上海地铁R413标段盾构工程施工的需要,除盾构机整机为外购外,需对盾构机的整个后续设备,即盾构后配套进行选型计算。选型设备包括电瓶车、碴土车、管片车、砂浆车、龙门吊等。根据以往隧
2、道施工经验,结合5大原则,即尺寸包容(尺寸链)原则、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原则、设备能力等级弃小取大及保证施工安全原则、考虑实际施工环境影响原则、尽量采用现有厂家生产通用标准件原则,可确定盾构施工后配套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完成选型工作。 本次需制造的盾构后配套设备将用于上海地铁R413标段盾构工程施工,运输轨道为单线,轨距为762mm,线路最大纵坡为35%o,轨道设计最小曲线半径180m,线路使用24kS/m钢轨。 1 电瓶车及编组车辆选型计算 根据标书中工期的施工安排,洞内盾构每环出碴分两次运出(两列车
3、进出),每次由一台电瓶车牵 引,配备两节管片车、一节砂浆车、三节碴土车。设备选型依据如下述。 1.1 碴土车选型 计算每环出碴方量: 考虑到与井口为出碴而计划配备的25t龙门吊匹配,除去碴土车的自重,每节装碴重为14t以下较为合理,再结合每次出碴方量(56。8/2)÷4=7.1m3, 取整后得出每节斗容为y=8m3。 相应每节碴土车自重参数: 1.3 管片车选型 计算每环管片重量:每环管片由三块标准块、二块邻接块、一块封顶块组成。计算重量为22t(管片内径为5.5m),取两节管片车装运
4、较为合理,每节管片车所装管片可取约总重的一半计算,即M管/2二22/2二11t。 相应每节管片车自重参数:M管车=3t。 1.4 电瓶车选型 (1)碴、浆、管运输方式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运输方式定为每环两列车两次出碴:一列车在隧道内作业,另一列车在井口卸碴、装管片及装砂浆,交叉进行。 (2)电瓶车牵引时最大重量计算 电瓶车每环出碴时牵引重量最大,结合实际,最大重量时列车编组为:三节满载碴土车+一节空砂浆车+两节空管片车,对出碴时牵引重量进行计算,可算出牵引最大重量为: (3)牵引计算
5、 电瓶车牵引计算以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作为计算依据,根据线路情况,重载M=65t,上坡最大坡度=25%o为最不利条件(j=35%o坡度时为重载下坡),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电机工程手册,此状态下电瓶车应具有的最小粘重户,按起动条件计算:将以上参数代人公式,得户=12.4t,若考虑到轨道条件不好,粘着系数较低,取Ψ=0.20,那么电瓶车的粘重户=16.27t。 从以上计算看出,电瓶车的粘重为18t可以保证电瓶车牵引65t列车可靠运行。 (4)电瓶车的选型 根据以上计算数据,结合几家厂家给出的各
6、型电瓶车牵引吨位表、图,建议采用兰州机车厂生产的18t的电瓶车,该型号电瓶车在25%o的上坡段(本标段直线推进段的最大坡度为26%。),时速为10km/h的状况下,可牵引吨位为73.6t,能满足施工需求。 在35%0的小半径曲线段施工时,重车为下坡,同时因施工速度放慢,电瓶列车时速降为8km/h,或还可采用2台18t的电瓶车同时牵引保持10km/h的工况,均能满足施工需求。 2 电瓶车及编组车辆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技术说明 参考上面的已知条件及计算得出的主要参数,可确定电瓶车及编组车辆相关技术参数,如表1
7、所示。 2.1 碴土车技术说明 碴土车主要由转向架、底盘、车厢等系统组成。 (1)转向架 转向架是碴土车的走行机构,每台碴土车有两个转向架。它由两个侧架、一个横梁、两对轮对、四组弹簧、两个制动缸等部件组成。在碴土车运动时,通过芯盘转向,弹簧减震。制动方式为排风制动,当列车管压力为0时,闸瓦通过制动缸内的制动弹簧,经过杠杆机构进行制动;当列车管压力为0.4MPa时,闸瓦缓解。 (2)底盘 底盘通过螺栓与转向架芯盘连接,拆卸方便。 (3)车厢 车厢与底盘通过一个凹形箱定位厂勺底盘无
8、任何连接,因此可直接起吊,弃碴方便,容量约为8m3。 2.2 砂浆车技术说明 砂浆车主要结构由车体、走行部、动力系统、搅拌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1)车体主要由10mml6Mn钢板组焊而成,其最大容积为5m’,两端端板为14mml6Mn钢板,车体两端设有轴销式牵引联接装置,用于车辆和机车的连接。 (2)走行部采用两轴轴箱承载式走行机构,轴箱上部设有两组复合减震弹簧,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