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ID:10600348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_第1页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_第2页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_第3页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_第4页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民法律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也逐渐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当然不会置身事外,而是身处其中,处处感受法律规范对生活和行为的规制及影响;并且依据法律实践与农民主观意识之间的互动作用,农民会形成他们自己独有的法制观念或者法律意识。  关于这个方面学术界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普遍性地持悲观或者否定态度。通观来看,研究者普遍认为农民的法律意识比较差极为落后比较淡薄比较稀薄,而且现在依然淡薄[1-5]。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分析更是如此,如以淡薄为基本特征普遍比较低整体呈现表层、模糊的状态等[6-8]。当然,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的态

2、度,如早在1999年,沙红等对杭州地区的研究表明,农民的法律意识已达到一定水平,但仍存在问题[9];接下来,王开宇认为,吉林省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还算良好,但仍有待加强[10];胡园园认为,贫困地区农民的法律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已经成为我国法制进程中的薄弱环节[11];陈忠认为,江西南昌地区农民法律意识在增强的同时,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12]。这些研究虽然持肯定的态度,但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仅以某个地区或者特殊地区为研究对象;同时,这些研究所持的肯定态度亦不明确。  事实真的如此吗?本项研究依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十年观察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69个行政村的3675位农民进

3、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不过,在正式回答之前,欲对这里的法律意识进行一个农民视角上的定位。按照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内涵[13],这里把农民的法律意识定位于3个方面:一是公正观。在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转化为农民对法律公正性的认识。二是权利观。对公民而言,法律能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农民而言,即是能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守法观,即农民能否自觉遵纪守法。在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描述分析之后,将探讨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一、法律是否公正?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当前我国的法律是公正的。在3675位农民中,有27

4、00位农民持肯定态度,所占比例为73.5%,其中,644人认为我国法律在执行过程中是非常公正的,56.0%的农民认为法律比较公正。然而,仍有8.6%的农民认为法律是不太公正或是很不公正,有18.0%的农民持模糊态度(见表1)。   从农民对法律公正性的看法来看,我国的法制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农民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不仅有了自己的认识,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对此还持肯定的判断。这一点相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然而,情况也不乐观。原因在于,法律是体现人民和国家意志的最高权威,是保障每个公民权益的最后屏障,是公民生存的最后低线,为什么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对它持否定的态度呢?所以,

5、表1中显示的315位农民是探讨的重点。通过对这315位对法律持不公正观念农民与2700位持肯定观念农民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民族、职业、村庄经济收入差距、劳均收入水平与农民的法律态度有直接的关系(见表2)。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更认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反地,汉族地区的农民持否定态度的比例远高于少数民族地区。  职业对农民的法律公平性评价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调研涉及的八大职业中,个体劳动者或个体户对法律公平度的评价要低得多,农村管理者对法律公正度的评价则要高得多。  经济状况也影响到了农民群众对法律公正性的评价。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村庄层面的,分析结果显

6、示,村庄收入差距越小,持不公正观念的农民相对就会越多;村庄收入差距越大,持公正观念的农民数量就越多;二是个体层面的,结果显示,劳均收入越低,对法律公正性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而劳均收入越高,对法律公正性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综合来看,以上4个方面的因素中,后2个方面都是与收入差距相关的,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对法律公正性观念的差异主要受到经济差距的影响。而这又可能通过第二个方面和第一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中,第一个方面虽然表面上体现为民族特性,但实际上也与经济状况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二个方面则与收入差距直接相关,但也可以概括为另外一种因素,即农民个体的社会身份,这在农村中特别表现在农村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

7、区分上。  二、法律能否保障农民的权益?  法律作为公民权益保护的直接保证,这一点在社会实践过程有着普遍性的体现,但在农民那里,则不乐观。  1999年,任大鹏通过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农民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农民的法律保护意识比较差[1];时过境迁,韦留柱2008年对河南农村的调查表明,农民希冀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欲望有所扩张,但面对具体问题时对法律又望而却步[14];苗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