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60011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宪政为本,民主为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宪政为本,民主为根
2、第1 在诸多政治体制中,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指剥削阶级国家中由极少数剥削者独揽政权的统治制度。例如,国王、皇帝以及法西斯独裁统治就属于这一类,有人称这一类叫做“寡头政治[7]”;还有一类就是“平民政治”,国家主权在民,实现民主政治,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参与国家的决策,以确保国家的决策体现人民的意志。尽管“平民政治”在不同的国度、时代和制度下,人民的意志体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它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就是在平民政治的政治体制时期,为保障国家实施民主政治而产生了根本大法-宪法。 由此可见,在我国,民
3、主宪政是政治体制的基础。只有坚持以宪政为本,民主为根,才能体现出国家的权力真正属于全体人民。离开了民主宪政,我国的政治体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政治体制则是民主宪政的结果,民主宪政的最终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健全的政治体制。综上所述,民主宪政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 二、西方与中国宪政的区别 以上已经对宪政的概念做出了解释,在区别西方与中国宪政之前,先对两者的历史背景以及内容作一简介。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宪法。这部宪法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下诞生的。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就是为了保障美国人民为
4、争取民主、独立和自由而长期斗争所取得的成果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规定了新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国家的总统、国会议员都是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且互相制约,以防止专权。在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在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而美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确立了宪政体制,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国家体制,这不能不说是个创举,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外,这部宪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重要蓝本,为推动世界各国走向民主政治起了重要的作用。就宪政的特征而言,美国属于典型的“自由宪政”,它强调“消极的自由”,将自由
5、的价值看得高于民主,高于平等。这种自由主义的国家观在民主制中得以体现,使美国成为宪政保守主义的“领头羊”。[1] 英国的法律比较特殊,许多都是不成文法,宪法也是如此。考察英国宪政史,可追溯到十三世纪初,但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才正式确立。 法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791年颁布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历经了一场洗心革面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感召下,法国的社会发生了重大的改革。新生的资产阶级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措施,终于使第一部宪法于1791年问世,该宪法宣布“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国王的权力受到极大
6、的限制。从此,法国也开始了宪政时代。 我国宪政发展历史较短,在美国宪法颁布了121年后的1908年,清政府迫于压力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至此,从1908年起的九十多年来,我国开始了“宪法世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性文件有: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中华民国共同纲领、1923年贿选宪法、1931年训政时期约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以及解放后1949年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1975、1978、1982年宪法。中国近现代百年宪政史是中华民族奋力从贫弱走向自强的历史,它蕴
7、含了多少辛酸血泪和惨痛教训;新中国宪政建设几十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是不平凡的,既曲折、艰辛,又豪迈、雄浑,而且总是在不停息地追寻,即不断追寻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创造最重要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40余年的社会主义宪政史,书写了我国宪政史上崭新的历史篇章。 在与西方宪政的比较中,我们不能否认西方宪政的先进之处,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宪政制度结合国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紧密联系,显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具有中国特色。 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通过了宪法性文件《中国
8、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最先明确了我国的宪政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出现了“立宪治国”的良好开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即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五四宪法”应运而生。这正是建国之初至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各方面繁荣兴旺的重要法治保证。作为创建新中国和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法制总结的“五四宪法”,不仅其本身是中国法制史的里程碑,而且其起草和讨论过程也成为新中国最大规模和最有实效的一次全民法制教育和宪法教育运动。“五四宪法”更加稳固了我国的宪政制度。 然而,中国的宪政建设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70年代
9、也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甚至悲壮的历程。“法律虚无主义”的冲击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专制主义的肆虐、对宪政的任意践踏,使宪法的法治原则和民主精神荡然无存。 随着“文革”劫难的终结,特别是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