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

ID:10593828

大小:27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_第1页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_第2页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_第3页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_第4页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雪线高度的判断教学设计修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雪线高度的判断福建省上杭县龙田中学曾尚锦“雪线高度的判断”是课标中“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一部分内容。该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分析”达成目标,因此在微视频中尽量多使用地图进行教学,并通过地图,在理解雪线高度的定义、实质的基础上,对雪线高度的判断进行分析、综合,因此,本微课程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本段主要阐述为什么要制作本微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依据课标理念、内容标准等来阐述。可以是制作微课的“点”的切入,如易混易错点、比较点、归纳点、演绎、分析综合等)。(一)微课程设计《微课程设计》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问题的描述本微课要解决

2、的问题(含总问题和子问题)总问题:雪线高度的判断方法子问题:1.什么叫“雪线”?其实质是什么?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各因素如何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与雪线高度有什么相关性?4.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如何分析判断雪线的高度?问题的来源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适用对象需基础强化、中等提升的学生学习模式课前学习自学问题导学教学类型讲授型启发型、自主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学情分析学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之后,对于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及高度的分布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学生对雪线高度实质的理解及其具体运用存在障碍。设计思路结合微视频简要说明分几步解决这个问题。(

3、250字以内)一、视频设计1.提供视频情景,引发学生思维。2.依据“雪线形成示意图”,归纳雪线定义。3.通过“积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示意图”,分析影响积雪量与消融量的主要因素。4.归纳单个因素影响下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应用规律演绎实例。5.综合分析珠峰南、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86.建构思维导图二、练习设计通过微练习,检测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画面时间设计意图一、片头(6秒以内)用阿尔卑斯雪山为背景的动画,引入主题。第1张6秒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新课探究(8分左右)介绍本微课程的学习目标第2张20秒目标明确,任务驱动。展示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4、提问:为什么我国雪线高度各地不同?其分布有什么规律?第3张20秒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内容1:利用示意图归纳雪线的定义。第4张1分10秒归纳定义,把握本质。内容2:利用示意图和案例分析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思考。第5至10张3分40秒分析因素,掌握规律,培养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内容3:展示“珠峰垂直带谱分布图”,提问:珠峰雪线南坡低还是北坡低?运用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第11张1分25秒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侧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再次展示“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第12张35秒迁移应用,知识内化。三、结尾(49秒)展示“雪线高

5、度的判断”的逻辑思维导图。第13、14张49秒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微视频需要说明的内容本微课程视频格式是MP4,支持在线和移动学习。在播放视频中,需要暂停思考,就选择“暂停”键;需要回放,就选择“重播”8键,学生可以自我控制观看视频的节奏。(二)微反思内容:对微视频的收获和不足的反思,先是对现象进行描述,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剖析,要给人予启迪。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研制者做的反思,也可以是同伴的评价。(字数一般控制在800字左右)通过微视频中遵循雪线形成的逻辑过程的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雪线的定义并理解了其实质。再通过问题的引导,运用归纳、演绎和综合分析,达到预期目

6、标。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即“只考虑气温因素的情况下,雪线是低纬高还是高纬高?同一山体阳坡高还是阴坡高?只考虑降水因素的影响下,是迎风坡高还是背风坡高?综合考虑气温和降水因素,分析珠峰雪线南坡比北坡低的原因。”通过这样有目的地分析地理因素的内在关系,对地理事象的整体特征进行判断,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本微课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微视频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虽然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述,但感染力不够;二是交互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三)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主题雪线高度的判断达成目标学会分析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要与《教学设计》中问题描述部分相对应1.运用归纳法,掌

7、握雪线高度的本质特征。2.运用演绎法,分析各主要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规律,并且运用该规律解决问题。3.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判断珠峰南、北坡雪线高度。学习模式课前学习自主学习问题导学课件素材天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等雪线高度图;“冰川的形成和运动”资料;大气环境改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等)对雪线高度的影响等资料。学习收获每个微课的三个方面的收获因课而异,条目自行设定。1.掌握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