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89922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协商民主的中国空间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协商民主的中国空间考察[内容提要]中国当下社会结构的多重性使协商民主同时面临着困境和希望。中国基层民主中的协商民主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应,但个案研究的批判性不足。越过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回顾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互动过程,观察民主协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沟通功能,反思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前提条件。能够为基层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一个历史和逻辑的对照。 [关键词]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改造 政党互动 政治协商 一、协商民主的批判性考察 西蒙·钱伯斯在总结关于协商民主理论问题的研究状况时指出
2、:近年来几乎每个人都以不同的形式表示认同协商民主。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把宪政民主看成为在一些基本方式上原本就带有协商的意味,因此,协商民主理论的语言和涵义,经过不同的解读而形成一些论述和争议就不足为奇了,但并非所有对于商议的响应或认同都能被当作是协商民主理论。 如果考虑到中国的语境,就会发现这种争论更加丰富和多元。单纯地讨论哪种理解是正确或错误意义不大,因为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多元性质的话题和实践,纯粹理想型的概念很难包容任何实践的现实。 探讨协商民主在中国当下的实践空间,是在许多困境下进行的,但无论如何,协商民主成为中国当下寄托民
3、主发展希望的一个载体模式。中国实践与其在整个国际社会上成为研究焦点的背后,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逻辑差异,这是探讨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本文绕开基层实践的案例,而是从逻辑和历史上,为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提供一个对照分析。 1、协商民主与其他民主模式的关联考察 从西方民主发展的逻辑考察,协商民主寄托了人们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功能缺失的弥补,或者说是修正和发展的厚望。简言之,协商民主理论通过把民主的重心从投票选举转至公共领域以及对其进行判断与证明的实践之中,试图在交往形式日益制度化的话语载体上解决对话性政治(共和主义)和工
4、具性政治(自由主义)之间不同的片面性和分割性。关于这一民主的条件和过程,学者们提出了种种见解,如德雷泽克、科恩、麦科考伊与斯库利、古德曼与汤姆森等等。这些都是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的前提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在哈贝马斯那里,民主有三种——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建立在对这两者协调基础上的协商民主。自由主义直接表现在议会活动、选举活动、行政管理活动的制度中;共和主义则强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表达和代表表达差异中的道德性因素。哈贝马斯寄托厚望的协商民主则表现于交往行动中,以一种意见和意志的形成过程发生着。商议式的民主模式强调了两个最为基本的
5、信念:第一,作出政治决策之前要通过广泛的商议;第二,商议过程中参与者应该尽可能平等且尽可能广泛。 任何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动都包括潜在的、不受语境制约的、要求迫切的社会标准。哈贝马斯认为要想交往行为完全合理,必须达到一些标准。 吉登斯从另一个纬度阐述了协商民主产生的必要性。他的起点是民主制度异化,指出所谓“历史的终结”无法充分证明自由民主体制的完善,在许多自由民主制度中政治制度大规模异化,或者最低程度也是对政治的冷漠。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冲击、日常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出现这三个重大的社会变革也为民主化提供了机会
6、与条件。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产生了多样化的要求,要求恢复地方传统和文化认同;既加强了相互的影响,也激化了极端的封闭形式。因此,这种多元化的交流需要一种新的民主形式来反映和表达,同时个人的反思性提高也需要对话和协商来表达利益和意愿。鉴于此,他提出要发展对话民主,对自由民主体制实行民主化。“对话民主不是自由民主的延伸,甚至也不是它的补充;不过从一开始,它就创造了社会交流的形式,这可能对重建社会团结是一个实质性(甚至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贡献。”除了正式的政治领域外,对话民主在个人生活领域、社会运动和自助团体的增加、组织内部民主化程度的发展
7、和全球秩序四个领域中取得了进展。他也承认,现在对话民主的可能性多于现实性,它无法解决制度性问题。更重要的是,虽然对话民主不取决于物质的平等,但是不平等确实会阻挡观点的表达或者扭曲对话交流的条件,因此还需要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关系的存在。 因此,整体上观察西方社会发展逻辑,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协商民主的图谱如下: 2、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多重困境 在解放前的民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被官僚资本主义形态所统治,官僚资本主义回避了多元化竞争的局面,造成了政府对社会资本主义形态的控制。 在1978年之前,中国一直避免资本主义的经济
8、危机和政治多元化竞争的“卡夫丁峡谷”,试图直接越过自由主义的民主形态,尝试进入马克思理想形态下的政治和经济形态。1949-1966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在经济上逐步对私有制的改造,建立了公有制。政治上是逐步完善国家的一系列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