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89612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7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公共性流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公共性流失住房保障制度及公共性的内涵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在住房领域内根据法律,利用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向低收入者提供实物援助或财政补贴,用来解决社会成员的基本居住问题以及改善其居住环境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住房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低收入家庭享有基本居住权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和谐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住房保障具有民生性和公共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1、住房保障责任主体的公共性。住房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
2、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因此,住房保障的责任主体具有公共性。政府成为住房保障责任主体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住房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住房权利,具有社会功能,因此它的主体应该由社会的集中代表,即政府来担当;其次,提供保障住房的成本很高,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社会成员或团体都不能单独承担,只有通过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再次,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程序非常复杂,涉及到社会的很多层面,只有靠政府的权威才能加以实施。2、住房保障价值观的公共性。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价值观包含了公平、公正、责任等方面,将低收入群体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协
3、调起来,缩小贫富差距,目的是为我国弱势群体谋求最大的住房公共利益,因此,住房保障的价值观具有公共性。住房问题是事关公民生存居住权的重要问题,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利益。3、住房保障对象的公共性。住房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主要针对低收入阶层,目的是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居住条件,保障他们的基本居住权利,而公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群体,因此住房保障的对象具有公共性的特征。4.住房保障实施目标的公共性。我国住房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社会低收入阶层具备基本居住条件,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保障人人有房住”,
4、即满足弱势群体享受社会基本的、最低标准的住房需求。因此,住房保障实施目标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我国保障住房制度中公共性流失的表现91、住房保障责任主体的公共性流失,即政府责任的缺失。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政府难免会存在公共性流失,其具体表现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现有的与住房保障制度相关的大多是国务院发布的通知或意见以及各部委出台的管理办法和条例,这些文件的法律效力远不及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导致不少人利用制度缺陷,试图牟取个人私利,非法占用保障住房资源,使本应受保障群体的住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资金来源不足,
5、政府不够重视。自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以来,政府的公共性流失问题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不积极,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力,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大量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问题是商品房价格太高,进而导致地价房价对飙,地方政府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缺少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没有统一的住房保障法和监督体制方面的缺陷,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管缺位一直存在,无论外部还是内部监管,其监管作用都十分薄弱,结果出现贪腐、公权寻租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建设滞后、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效率低下等。92、住房保障价值观
6、的公共性流失,也就是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住房保障覆盖率偏低。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只把城镇部分弱势群体纳入保障范围,而不能满足所有弱势群体的住房需要,当前,“夹心层”、农民工群体都是缺失的住房保障对象,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适用、住房公积金制度都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外。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住房公积金应缴职工人数为11184.05万人,实际缴存职工人数仅为7745.09万人,覆盖率仅为69.25%,不能参与公积金缴存的职工基本都是中低收入群体,这种状况造成了制度内与制度外的不公平,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第二,资金使用率偏低。以住房公积
7、金为例,截止200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的存款余额为5616.27亿元,扣除必要备付资金后为3193.02亿元,占缴存余额的比例达到了26.35%,同比上升了3.59个百分点。而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为72.81%,同比降低1.78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为53.54%,同比降低3.51个百分点。第三,政策非预期结果缺失公平。非预期的结果表明某一个制度设计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甚至出现了违反制度设计初衷的现象,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非预期结果非常明显。例如,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的目的是“劫富济贫”,可是现实中却出现“劫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