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

ID:10587585

大小:29.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1页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2页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3页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2015年4月柳州师专学报JournalofLiuzhouTeachersCollegeVol.30No.2Apr.2015论卞之琳诗歌的孤独意识陆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来宾546100)摘要:卞之琳的诗歌中表现出浓郁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更是对人生智性思考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美学价值。诗人认为时间上难以留住美好事物和碌碌无为是造成人类孤独的主观原因,空间上的相对隔绝使人们互不理解是使人类孤独的外在因素。而诗人逃避感情的抒写原则是其诗歌充满孤独意识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卞之

2、琳;诗歌;孤独意识;美学价值;抒写原则中图分类号:I561.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20(2015)02-0018-04文学的书写对象是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的孤独随处可见。“诗言志,歌抒情”,诗词作为诗人们表述内心世界的一种凝练的艺术形式,更是离不开孤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种在时间面前无奈、无力的孤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里遗世独立,形影相吊的旷世孤独;“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是一种难觅知音、无人可倾诉的孤

3、独。在现代诗人中,卞之琳是一位执著于关注人类命运和孤独的诗人。他的诗往往用寥寥数笔、极尽浅显的句子,就能勾勒出人类命运中挥之不去的深深的孤独感。这与诗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是分不开的。卞之琳的诗思想深刻,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意蕴。“卞之琳的哲理诗思想流向复杂,但主导的还是传统的人道主义对人和人生的执着与热诚。”[1]他的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人”是其诗歌的中心,人存在于世界中的孤独感,是卞之琳对人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无奈和无力的执著思考的结果。具体说来,卞之琳笔下的孤独意识,主要体现在人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无力保留美好事物的无奈的孤独和人作为被上帝抛在世界

4、上的个体,无法与他人甚至自己彻底沟通的悲凉的孤独。一、个体在时间长河中被抛弃的孤独卞诗中经常用到“水”的意象,直接呈现人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寄流水》、《水成岩》、《远行》、《古镇的梦》中,都有“水”的意象,而《夜明表》、《记录》、《投》、《墙头草》、《秋窗》和《寂寞》等作品里,则满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相对于永恒的时间而言,人是短暂渺小、微不足道的瞬间,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易逝的。对于卞之琳来说,时间长河里的诗是他的另一种生命体验。因此,诗人在面对美好事物的时候常常并不是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而是由“此在”联想到了“彼处”,由现实放眼于未来

5、。卞之琳在散文《成长》里说,他在花刚发芽吐叶的时候想到了萎谢,在出门前却想到了一个半个月后疲倦的归来。这就使他成了一个在精神生活上“曾经沧海,饱经风霜”[2]281的人。诗人在诗中所展现的,常常是人们回望过往的失落的孤独感。《寄流水》中,清道夫从秋街的败叶里扫出来一张少女的小影,背面写着:永远不许你丢掉!少女的面容总是美好的,何况是恋爱中的少女?那真挚的感情,娇羞的面容,曾拨动着恋人的心弦。现如今,不许丢掉的倩影却掩埋在秋街的败叶里,逝去的情感也难再挽回了吧!朦胧的红颜让人想起磨损古镜里认不真的愁容。曾经以为永不会忘记的那张脸,成了记忆的古

6、镜里的模糊印象。诗人感慨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命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还是这样好——寄流水”。流水带走的不只有美丽容颜,还有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与流水般逝去的时间类似,人的经历、感情都会过去的。当一切不再,怀念亦无用处,“寄流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秋窗》中,中年人在回望过去的足迹,初期肺病者在梦想着少年时的红晕。一步一沙漠的人生历程走得何其艰辛,而乱梦醒来之后面对的,却[收稿日期]2015-03-12[作者简介]陆赟(1989—),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新诗研究。是半天晚鸦。初期肺病者不可能再回到少年时期满

7、布红晕的容颜,夕阳照在灰墙上,古镜也已暮色苍茫。认不清,也就索性不认了。人越是怀念美好的过往,就愈是觉察到现实的无奈。人们都想一直拥有《寄流水》中少女的容颜,都想停留在少年红晕的年纪。而事实往往是容颜淹没在了秋街的败叶里,少年健康不再,日复一日地老去了。随着人的成长,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回望过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历史感,而人一旦有了历史感,就容易从“小我”里跳出来,思考更为广阔的人生。卞之琳受艾略特的影响不仅是“非个人化”的写作策略,还有历史与人的主题。蓝棣之先生也曾说过,“阐述‘历史与人’这个题旨,是理解卞诗的一把钥匙”[3]。卞之琳写诗

8、不仅仅是单独感慨一事,而是将一事与另一事联系起来看,将人物放置在时间长河的历史背景里来记录人们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孤独就有了更为深远的力量。如果说人对难以留住美好事物的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