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86355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特性分析【摘要】通过对大环内酯类的四种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进行了结构、药理药效、检测方法上的分析和比较,深入了对这四种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理解,更进一步地促进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源头开发和临床合理的利用。【关键词】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职称论文1前言随着人类的发展,抗生素对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生素种类较多,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macrolideantibiotics,MALs)、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
2、苷类、四环素类等等[1],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众多的抗生素类药物及其药物添加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应用的半个多世纪以来,MALs先后出现了以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一代;以阿奇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以及以泰利霉素为代表的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2],为了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文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几个代表药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药物的结构、药效、检测方法、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2不同药物结构分析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大多是放线菌属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结构特征是含有一个被高度取代的14~
3、16元环大环内酯母核,内酯环通过苷键1~3个分子的糖相连。几种MALs分子结构见图1.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图1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分子结构2.1红霉素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erythyes)所产生的大环内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红霉素具有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优点,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但也存在较低的口服利用度以及对酸的不稳定等缺点。其在在酸性条件下,C-6位和C-12位的羟基与c-9位的羰基易形成6,9-9,12-螺缩酮结构而失去抗菌
4、活性[3]~[4]。2.2罗红霉素罗红霉素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三大抗生素之一,是新一代14元环大环内酷类抗生素。如图1,罗红霉素是红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通过将红霉素C9位上的酮基用化学修饰法改变成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基]},它保留了红霉素原有的抗菌活性和杀菌机制,并提高了化学稳定性和亲脂性。结构决定性质。虽然仅对分子内个别基团进行了改造,却有效地克服了红霉素在酸性介质中失效的弱点[5]。2.3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是在其结构上修饰得到的第二代抗生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由红霉肟进行Beck
5、mann重排,扩环得到氮杂红霉素即阿奇霉素,其作用机理与红霉素相同,也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抑菌作用。2.4琥乙红霉素琥乙红霉素是红霉素类抗生素新品种,为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以红霉素为原料经化学半合成法制得[6]。3药理和药效作用分析3.1红霉素红霉素抗菌谱近似青霉素,对革兰阳氏性菌如金葡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肺炎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等,不敏感者大多为肠道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此外。对弯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有良好作用
6、。细菌对红霉素已出现不断增长的耐药性,使用疗程较长还可出现诱导性耐药。细菌常因23s核糖体RNA上的腺嘌呤残基转录后甲基化而对红霉素耐药。此外,阻止药物穿透细菌细胞膜也可发生耐药。3.2罗红霉素罗红霉素抗菌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作用机理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作用。抗菌谱与EM相近且有所拓展。对口腔拟杆菌、消化球菌等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罗红霉素抗军团菌的作用强,并能进入细胞内,杀死寄生在细胞内军团菌,达到彻底治疗不易复发的效果。治疗弓形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
7、染分别取得了最佳和较高疗效而不良反应很低。由于其结构非属R-内酞胺类抗生素,因此,对一些产酶的耐药菌株仍有效。3.3阿奇霉素阿奇霉素为氮杂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但同时不影响核酸的合成。阿奇霉素对多种致病菌均有效,有革兰阳性需氧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眼衣原体等其他微生物。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菌有交叉耐药性。3.4琥乙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形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移核糖核
8、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琥乙红霉素广泛用于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对革兰氏阳性菌亦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因此在临床和畜用上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4检测方法分析已报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体内外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8],比色法(硫酸显色分光光度法[9]和荷移分光光度法[10]~[11]、薄层色谱法[8]~[12]、高效液相色谱法[13]~[14]和高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