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ID:10577797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企业管理论文-->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能源总量越来越少,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公众对能源的保护和节约意识越来越强烈。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从1980年的6亿吨标准煤到2000年的14.5亿吨标准煤,再到2013年的37.5亿吨标准煤,不断攀升。与全球相比,我国的GDP占12%左右,但是能源消费量占据比例达22%。未来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能源和资源的用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形势会更加严峻。鉴于此,从“十一五”以来,国家将节能减排指标列入到地方政府和企业领

2、导的考核量表中去,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在“十二五”期间,将量表增加到7个。目前,在“十三五”的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低碳目标,且要为完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在2030年左右要达到碳排放峰值的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要做出一定成绩。企业作为能源消耗的最大,其节能行为成为当下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企业节能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现在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节能的创新受到政府、企业、高校和公众等多个主体的交叉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和协

3、调各主体的社会资源和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企业节能虽然已经取得一些进步和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方面,企业节能从开始时,一直处于政府单一主体控制和主导的局面,但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有限,单靠奖励和惩罚的政策无法满足企业节能的现实需求,出现政府主导失灵的现象,但是由于环境的外部性和能源的特殊性,节能无法完全交由市场机制管理,若单一依靠市场,则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节能不仅仅需要企业一个主体的力量,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驱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配合,但是目前对于企业节能这一行为,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共享现象普遍,导致主体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信

4、任度不够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合作和互利共赢。.........................1.2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研究内容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协同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企业节能行为的特殊性,探索企业节能行为的协同主体要素。运用建模和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对其协同系统的演化、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深入研究。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选取了研究方法,绘制本文的技术路线图并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结合研究需要,本章介绍了协同理论、可持续发展理

5、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企业节能行为发展现状。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节能的必要性,找出企业节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企业节能行为进行界定,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基础。第四章,企业节能行为的协同主体分析。本章运用协同理论,在探讨协同视角下企业节能行为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企业节能行为协同主体要素,分析它们之间的价值与矛盾,对进一步实证研究起到理论支撑的作用。第五章,企业节能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理论模型的选择和回归分析的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样本描述、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第六章,企业节能行为协同系

6、统构建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企业节能行为协同系统的演化过程,提出协同系统的基本构架和运行机制,保证了企业节能行为协同发展的稳定性。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全文的核心结论,对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的局限性,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第二章理论基础2.1协同理论2.1.1协同理论的发展1970年,德国物理学家H.Haken在讲课(斯图加特大学)中第一次提出“协同学”观念,而后1971年的时候,H.Haken在著述《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中阐述了完全的协同学观点。他提出,协同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经过

7、在内部相互作用,自发的出现有序结构。1976年H.Haken出版《协同学导论》一书,完整地描述了协同理论,形成一个系统。1978年至1982年之间,H.Haken对协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序研究清楚之后,从内容扩充到功能,而且还研究了混沌现象,使得协同论沿着纵向方向往更深层次发展。《高等协同学》在1983年的时候问世,这意味着从微观上来说的协同理论已逐渐成熟。《信息与自组织:复杂系统地宏观方法》问世于1988年,使得非平衡态理论的宏观方法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由于协同理论在反映不同系统的共有特征的同时,还能反映出其转变规律,所以实用性比较强。当下学术界,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