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1335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试论《西游原旨读法》的地位及其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西游原旨读法》的地位及其影响【内容提要】《西游原旨读法》无论是对《西游记》的主旨方面,还是对其艺术技巧方面的探讨,都给后人提供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启示。如:为推究出小说的原旨,作者“殚数十年精力,惟恐古人之书有一字之未悉,又惟恐 2、提醒读者注意书中的比较法。常言道: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而《读法》所言的“比较”,多在“真”、“假”之辨上。首先,把《西游记》与其它才子小说做比较,以获得《西游记》“深层”的意义。如《读法》第3条所云:“《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神仙之书谈天道,似假而实真。才子
2、之书尚其文,词华而理浅;神仙之书尚其意,言淡而理深。”确为《西游》的评。其次,以《西游记》中悟空自身的变化做比较,以获得《西游记》“真实”的意义。如《读法》第39条所说:“《西游》写悟空变人物,有自变者,有以棒变者,有以毫毛变者。自变、棒变,真变也;毫毛变,假变也。知此者,方可读《西游》。”再次,以同一人物的名谓做比较,追寻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获得《西游记》“可靠”的意义。如《读法》第40条说:“《西游》称悟空,称大圣,称行者,大有分别,不可一概而论,须要看来脉如何。来脉真,则为真;来脉假,则为假。万勿以真者作假,假者作真。”对此,
3、作者在《读法》第38条所举事例中做了极好的分析,他说:“《西游》写悟空,每到极难处,拔毫毛变化得胜。但毛不一,变化亦不一。或拔脑后毛,或拔左臂毛,或拔右臂毛,或拔两臂毛,或拔尾上毛,大有分别,不可不细心辨别。知此者,方可读《西游》。”由此可见,即使是对于同一人物,同一事物,也要善于比较,分析其“真假”的来龙去脉,并得出最后的“可靠”的结论。 3、提醒读者注意书中的导入法。这里所说的导入法,也就是《读法》中所说的“欲示真而先劈假之法”,这种写法很有点像朱熹所说的“赋”的写法,(即“赋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只不过在《西游记
4、》中更注重用相反的事例作为导入的引子,即达到以假衬真的目的。由于此法在《西游记》中用得特别多,即“通部多用此意”,故《读法》第25条明确指出,以引起读者注意。如说:“《西游》有欲示真而先劈假之法,如欲写两界山行者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之蛇虫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行者、八戒之真阴正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通部多用此意。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4、提醒读者注意故事的连贯性。章回小说,顾名思义,应是分章分回。一般情况
5、是每回演一个故事,而故事的主题往往在回目中已点明,故读者要极快地了解某一回的内容,只须看看回目便知。当然,这是指普通大众读者而言,他们只要做一般的了解,无须了解深层的意义。而作为研究,就不能这样,因为许多章回小说,如《三国》《水浒》《红楼》等在写法上,都有铺垫,有埋伏,有的“公案”不是在当回中解决问题,而是延伸到数回乃至数十回中,因而研究者在阅读时要特别细心注意。至于《西游记》,素朴散人告诉我们一个秘诀,那就是注意每件公案的冠首,因为其立言主意,往往在公案冠首就已讲明了,如《读法》第9条云:“《西游》每宗公案,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
6、五六回,多寡不等。其立言主意,皆在公案冠首已明明题说出了。若大意过去,未免无头无脑,不特妙义难参,即文词亦难读看。阅者须要辨清来脉,再看下文,方有着落。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5、提醒读者注意书中的双关意义。《西游记》中有不少一意双关、一笔双写之处,若不弄清其中的双关意义,就无法读懂《西游》。像《西游记》中的劈邪归正、证正劈邪之笔,性命双修之道,都是用的双关笔法。例如《读法》第21条云:“《西游》有劈邪归正,有证正劈邪之笔,如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证正中劈邪也;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劈邪归正也。真人一
7、意双关,费尽多少老婆心。盖欲人人成仙,个个作佛耳。知此者,方可读《西游》。”再如《读法》第26条是专门就性命双修来谈的,如说:“《西游》有最难解而极易解者,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这些地方,若不经人点破,读者是难以想象得到的。所谓“有最难解而极易解者”,实际上深含哲理。 6、提醒读者注意书中的喻意。上文已经说过,
8、《西游原旨读法》的作者是主《西游记》“三教一家”之说者,其所认定的儒教范畴,主要是在《河》、《洛》、《周易》之中,故其“喻意”多在太极、五行之中找寻。如《读法》第30条说:“《西游》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太极而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