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

ID:10571091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_第1页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_第2页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_第3页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的理性回归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的理性回归的论文论文摘要:从工学结合的根本目的出发,分析了目前开展“工学结合”在认识和做法上的偏向及原因,提出了通过政府的努力推动和规范管理、企业的积极担当和方向引领、学校的恰当把握和全面负责、学生的主体觉醒和全力以赴促进工学结合回归人才培养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职学校   工学结合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  工学结合最基本、最本质的属性是教育属性。它通过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根本目的。  学校、企业、学生都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承担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责任不可或缺的重要实施主体,而学生是完成工学结合学习任务的行为主体。  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扣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在工学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是要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会做人,既要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尊重他人、尊重劳动,又要形成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二是要学会做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做事方法;三是要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  现行“工学结合”实践中的偏向及原因  自从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下发以来,中职学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然而,大量的相关调查显示,由于缺乏宏观指导、机制不健全,对开展“工学结合”,政府、企业、学校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向。  (一)政府为完成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职

4、业教育自然应为经济建设服务。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达成任期内的经济建设目标,有时全然不顾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育教学规律,甚至以红头文件要求中职学校组织学生到指定的企业进行实习,以保证这些企业有充足的员工。显然,要不要上课、何时上课、上什么课、怎么上课,何时实习、实习什么内容、适合到哪里实习、实习多长时间等等,已经全然由不得学校自作主张。  (二)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弥补用工不足  对一些企业来说,生产旺季招之即来、生产淡季挥之即去的实习生是最便捷、最灵活、最廉价的劳动力。由于实习生的全日制学生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不了劳动关

5、系,同样的工作强度、同样的工作时间,企业不仅只需支付远低于正式员工的工资,还无需支付两三倍的加班工资,更无需给他们与其他劳动者同等意义的劳动保障、社会保险和经济补偿。于是,企业大量使用实习生,既解决招工难问题,又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这样的企业,工学结合变成了只“工”不“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给学生、谁来教给学生等,已完全被完成生产任务所替代。  (三)学校为弥补资源不足、提高经济效益  对一些职校而言,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工学结合”,既是响应政府号召,也是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需要,还可以弥补办学资源的不足、降低办学成本

6、。学校直接送学生进入工厂实习,多数会派班主任或教师驻厂,但他们的作用并非专业实习指导,而是充当厂方的“监工”——让学生完成生产任务,不要擅自离厂。这样的学校已经成为给工厂提供年轻、廉价劳动力的中介公司,教育教学的职责已完全为经济利益所代替。至于工学结合该结合些什么、怎样结合、计划怎样安排、与什么样的企业合作等都无需考虑,只要把学生送到企业就行。  (四)学生既被“工学结合”,又被“顺利毕业”  在一些中职学校,学生被各种响亮而诱人的专业招进学校,几乎没有学习什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被安排在生产岗位上进行实习,没有任何

7、选择,既做不到专业对口,也谈不上促进学业。虽然其中大多数学生几乎没在学校里学习,在企业里从事的几乎也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而在实习结束后一样能拿到毕业证。这样的学习经历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工学结合回归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政府的努力推动和规范管理  没有国家层面为工学结合的制度、机制立法,工学结合就没有任何保障;没有政府财力的支持、科学的引导和规范的管理,工学结合就难以持续并取得实效。  第一,出台相应的立法,明确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的法律义务及职责,如规定企业承担起工学结合的主要角色,每年用

8、于支持职业学校实施工学结合教育的资金比例等,同时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等。这样可以从经济利益方面激励企业支持工学结合,融入工学结合,成为工学结合中的一大“主角”。  第二,扩大工学结合的社会基础,如倡导社会、企业、民间团体创立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基金会及专业技术协会,并确认它们的法律地位,让它们出钱出力参与工学结合教育;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