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孟子的主体人格美思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孟子的主体人格美思想论文关键词:孟子 主体人格 个体修养 浩然正气 人格美 价值 论文摘要:孟子美学中最突出倡导的是一种强大和独立自主的主体人格美思想,他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人皆可以为尧舜”,“万物皆备于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一系列独立自主的高扬主体人格和自主精神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人格意识、人性色彩和人格自主的悦乐感,创造了传统文化史、伦理人格史和美学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对后世塑造中国人崇高的文化心灵、强大的主体人格精神和阳
2、刚型的审美个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物欲洪流、道德价值沦丧、主体人格精神失落、大众文化泛滥以及审美低俗恶搞的文化语境下,重提这一话题,也许对这一切不无疗救和补偏作用。 在中国美学史上,孟子的美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在孟子美学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是他的主体人格美思想。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在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1]儒学被认为迂阔而无用;在学术上“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2]故当时以儒家孟子为代表的思想实际处在边缘化地位。但是他毅然弘扬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并以充分自主的精神建立了他的主体人格美
3、学思想,形成了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特别是他提出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万物皆备于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向权力话语挑战的思想,高扬了主体人格和理想精神,表现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生自信力,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最大快乐,创造了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孟子》,仍然可以感觉到一种伟大的主体人格精神和浩然正气充溢于我们心灵。 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对一种大美和充沛浩荡主体人格精神的提倡 孟子美学思想最大的特点是高扬一种宏美而伟
4、大的主体人格美精神,弘扬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强大的主体人格精神即浩然之正气。他提出“充实之谓美”,是在人格意义上扩展了孔子以仁爱之心为美的思想,使独立自主的人格美的培养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和终极目标,完成了他的主体人格美学思想的建构。处在平民地位的孟子以高昂的人格卑视贵族,他引述曾子的话表明自己的胸襟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以下引《孟子》只注篇名)孟子这种思想显示了精神的富足和道德力量的强大,有仁义充实内心世界,还有什么欠缺呢!相反,那些贵族与富商虽拥有爵位和财富,但他们缺乏
5、仁义、空虚丑陋,遭到孟子的鄙夷。孟子将主体人格境界划分为六个层次:善、信、美、大、圣、神。在其《尽心下》篇中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在这段话里,孟子借回答浩生不害所问而对“善”、“信(真)”、“美”作出了独特的解释。他认为,人之“可欲”是为善,也就是说,以同情心满足他人的需要,即通常所说的能做好事,就是善。汉代赵岐注:“己之可欲,乃使人欲之,是为善人。”[3]这是人格最基本的要求。所谓“信”,就是真诚待人,有所承诺,取信于人。赵岐注:“有之于己,乃谓人
6、有之,是为信人。”说明守信用是人格的又一基本要求。“孟子明确地把‘美’同对主体人格的纯属于伦理道德评价的‘善’、‘信’区别开来,而且把‘美’摆在‘善’、‘信’之上。”[4]他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的人格美思想。历来注家只认识到所谓“充实”,并不是指物质财富的富足,但他们的认识局限于道德善行方面,如赵岐注:“充实善、信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朱熹注:“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5]其实孟子以精神世界的充溢、充实来解释美,既是对以貌取人的矫正,也是对前面所说的“善”与“信”的超越。一般地行善事、
7、守信用,还不能达到美的高度。孟子将“美”直接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经过美育的熏陶与培育,可以培养成健康的自我人格,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生活丰盈充实,这才叫做“美”。接着,孟子还指出,更高层次的美是“大”、“圣”和“神”。所谓“大”,即“大美”,指人格伟大、光彩照人的美;所谓“圣”,是指德行化人、泽被后世的人格美;所谓“神”,是指天然浑成的美,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孟子依次列举“美、大、圣、神”四个范畴,概括前人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理想,提出人格美的四层面说,其影响深远。例如,后世人们高度赞美艺术家及其创作时常称“大师”、“大作”,“画
8、圣”、“诗圣”,“神品”、“神境”等等皆源于此。但是,孟子所说的“圣”与“神”毕竟过于理想化,指向带有终极意义的伦理境界;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格美主要体现在“美”与“大”两个层面上,孟子两次提出“充实”,正是表明这两个层面的人格美是能够通过美育的培养来实现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