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70260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践和认识中的误区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践和认识中的误区探讨摘要:目前高职生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提高与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界的共识。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人文教育过弱和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克服近年因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和人文的分裂,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与当代潮流的。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通识教育,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人文素质;误区;对策 1通识教育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1)将
2、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不只是人文教育,完整的通识教育必定是包含科学教育的成分在内的。国内不少学者都认为通识教育是有关“做人”的教育,而专业教育是有关“做事”的教育,其实这里所说的通识教育可能是指人文教育。当然,专业教育中实际上也同时存在着是有关“做人”的教育。因此,将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同起来,而将科学教育排斥在通识教育之外,显然是不正确的。 (2)将学科领域内开展通识教育等同于开设概论课。国内不少高职院校都提出了高职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具体来说,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相应地在课
3、程体系建设中,也基本是将高职3年的教育分为前一年半的通识教育和后一年半的专业教育两个阶段,即“二二分段”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高职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有的甚至严重脱节;通识教育课程的编排以对所有高职生实施同样的通识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没有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差异,使得以专业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学生在前一年半只能学习远离所学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通识教育中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相脱离,担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虽然也进行科学研究,但很难与其教学结合起来,因而影响
4、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高职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将它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考虑。 (3)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基础课。过去,不少高职院校曾将通识教育视为高职教育里的基础教育的一个阶段,将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分开学习。通识教育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教育,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有非基础性的一面,当然更不能因为其有基础性的一面就将专业基础教育也看成纯粹的通识教育。实际,专业基础教育是兼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的一些特性,因而是二者的中介环节。 (4)通识教育内容方法的偏差。
5、早在本世纪初,通识教育虽然就被国内一些高职院校明确提出来,但当时更多是将通识教育理解为跨专业教育,甚至在教学计划中直接称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尽管上述课程可以理解为广义的通识教育,但是这三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公共必修课是“两课”以及英语、体育、计算机课程,基本具有通识教育的思想和技能的性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大类应该掌握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做到文理渗透,就连文文渗透以及理理渗透都还差得远;公共选修课虽然较好地满足了学生通识教育的需求,但是课程门数太少,一次听课人数太多,效果差强人意。加之专业教育
6、的教学实体单位都侧重本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忽略从其他学科中获取知识营养,尤其是自然学科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其逻辑思维和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均有待改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 (5)把通识教育误解为通才教育。通识教育致力于全人的形成,而通才教育注重于人力的形成。我们主张高职教育是具有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公益型与培养人的专业素质的功利性相统一的通识教育,而不是仅培养专业素质的通才教育。 2误区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一大批年轻教师匆忙走上教师岗位本身就是“赶鸭
7、子上架”,而他们所教授年级往往是正在接受通识教育的低年级,所授课程往往是通识教育的课程,加之,学校为了迎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寻求企业当事者的垂青,力求使学校的运行贴近经济和社会,因而面向社会有余,追求高深文化和探索学术理论不足。在教学中,重术轻学、重应用轻理论的情况一直比较普遍,使得通识教育的开展往往困难重重。 (2)学分制制度与通识教育不协调的影响。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专门设立通识平台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力求合理、科学搭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和人格基础。但由于通识教育课程与其它课程
8、相比在很多方面重要性并不明显,如授课时间安排多在晚上和周末;又如实行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在70人以上;缺乏通识教材;学生层次差别大;教师工作量的限制;等等,特别是课时费与专业课程并无区别,而要上好一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往往必须下更大功夫,如自己准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