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

ID:1056970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_第1页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_第2页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_第3页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的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有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大学生和无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发现piu大学生具有与非piu大学生显著不同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内向、情绪不稳定和孤独等心理特点。 论文关键词:病理性网络应用;人格;艾森克人格问卷 随着个人计算机成本下降和互联网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师生学习的基本工具之一。但是由之而来的网络过度应用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尽管目前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均对此还没有正式的诊断分类,但许多作者将该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interactaddiction),该行为表

2、现为以互联网依赖为特点的冲动控制障碍。但是对使用“成瘾”一词是否合适,仍有许多研究呈反对态度。本研究采用“病理性网络应用(pathologicalintemctuse,简称piu)”来描述导致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显著受损的互联网滥用状态。研究表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比例约5—12.9%,个性心理特点异常,表现为自主性差、不自信、依赖、社交恐惧等特点。然而,目前关于病理性网络应用个体的个性行为特点的研究仍然结论不一。可能与样本和量表选择有关。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探讨病理性网络应用个体个性特点,将为有效干预提供基础数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病理性网络应用组(研究组)为在某三所大学心

3、理咨询中心进行病理性网络应用心理咨询并符合young诊断量表判断标准的大学生;对照组为来自该三所大学随机抽样的无piu的大学生。.两组均身体健康,没有其它神经精神疾病。  病理性网络应用判别标准:根据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至少出现以下10项中的5项为网络成瘾:(1)过去7天内每天上网>4小时;(2)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4)企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5)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10)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  

4、2、方法:两组均接受一般人口学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每天上网时间、网龄、家庭经济状况等:并接受艾森克人格测验(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测验均在咨询室一次性完成。家庭经济状况采用好、一般、差三级评分。  3、数据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输入由epidata3.1版建立的数据库,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完成,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和方差检验等。  二、研究结果  研究组共收集样本132人,男101人,平均年龄2o.6±0.8岁,女31人,平均年龄20.3±0.5岁;对照组共152人,男110人,平均年龄20.1±0.5岁,女42

5、人,平均年龄21.0±1.1岁。两组年龄分布经t检验,无统计学显著性(t=1.42,p>0.05)。两组性别分布经卡方检验p=0.26,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大一学生为19.8%,二年级学生为35.7%。三年级学生为29.6%,四年级学生为14.9%;男性为76.52%,女性23.48%。两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1.645,p>0.05)。  1、上网状况统计结果:研究组网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羞异,其每天上网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表1)。  2、epq结果:研究组内外向维度(e)和掩饰量表(l)得分低于对照组,精神质维度(p)和神经质维度(n)得分

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表2)。  三、p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病理性网络应用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亦调查piu个体在大学生中的部分分布特点。young认为,p1u是类似于强迫性赌博的强迫性上网行为t亦有研究将p1u归为无成瘾药物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作者认为,piu是指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其结果就是社会功能显著受损,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社会也产生巨大危害。piu个体抑郁和自杀观念比例显著增加。作为目前互联网大学生文化的一个部分,病理性网络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极大的研究和社会价值。本研究发

7、现,大学生piu个体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男学生在遇到心理冲突或困惑时不能有效获得同伴、家长和老师的社会支持,此时易转向网络,可能是一种外向不成熟和神经症性防御机制的表现形式,遭受挫折后选择网络游戏等虚拟生活,或依赖网络暴力游戏获得感情发泄。piu大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或学业成绩不好,容易导致在网络空间寻找寄托,而过度应用又加重其学业不良及其他情绪或社会适应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