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ID:10569594

大小:1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07

上传者:U-3266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1页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2页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3页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4页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19.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0.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21.粮食、蔬菜、食用油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粮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不会大幅下跌.汽车、珠宝首饰等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22.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23.如果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而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生产者将会扩大生产,增加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规模)。(√)24.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外观、质量。(×)(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25.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扩大内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贷款消费。(×)(超前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的消费,而贷款消费是针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且没有太多积蓄的人开设的。)26.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都是生存资料消费。(×)11 (生存资料消费是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的,是最基本的消费。)27.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28.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家庭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为主。(×)(应该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29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0.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我们要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31.随大流跟风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只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2.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33.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4、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35.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36.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只能说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企业如果是国家或集体控股,就带有明显的公有性。)37.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8.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39.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存在雇佣劳动。(√)40.发展草根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意义: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41.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4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4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44.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应该是企业,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45.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东的多少。(×)(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46.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47.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营利,还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48.维护权益的基础是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权利可以放弃)49.便捷的投资方式是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存款业务,主体业务是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营利主要来源是贷款业务。稳健的投资方式是债券,金边债券是国债,因为以政府信誉作担保,以税收为还本付息保证,风险小。(√)50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政府债券)51.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任何公司都可以经营保险业务。(×)(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保险业务。)5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5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5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55.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税收是主要形式)11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是小于)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还包括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56.决定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57.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58.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公平不等于平均)59.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60.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不是初次分配而是再分配,见P61-62)6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在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62.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63.国家对遭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没有,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更改。)64.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65.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法制裁。(×)(触犯刑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法制裁)66.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行为是骗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的行为是偷税。(√)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68.资源配置基本手段:计划与市场。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6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70.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71.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72.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下调存贷款利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促进投资与消费(×)(货币政策。)73.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7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7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7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基本战略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归纳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2、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3、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10.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1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1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11 13.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错。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14、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年满18岁才能享有选举权)15、等额选举就是当选者已事先“内定”。(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16、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1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8、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19、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法行政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合理行政指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平等对待,不能偏私,不能歧视)20、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是立法机关。(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2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24、我国的行政机关指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会各级组织机构。(村委会不是国家机关。)25、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履行职权,不能“错位”“失位”“越位”。)26、中国共产党行使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也不例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29、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30、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31、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34、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35、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3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39、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是没有必要消除的,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消除。)40、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4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4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4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44、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4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主权、管辖权。(自主权不是主权国家的权利,应为自卫权。)46、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11 47、世界多样化已经形成。(目前,世界多样化是发展趋势,但尚未形成。)48、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49、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文化生活》易错知识点判断(此内容可在班级邮箱打印)一、文化与生活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注意:错。经济是基础,www.ks5u.com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高.考.资.源.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高考资源网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错。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1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1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是有形的、非强制的15.人们参加文化活动,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16.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17.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18.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合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19.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文化传承与创新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13、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遗产,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错。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高.考.资.源.网(注意:错。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注意: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0、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注意: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2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2、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注意:错。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注意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23、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11 (注意: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4、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错。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26、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注意:错。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8、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29、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注意:错。继承和发展强调的内容、要求和地位不同。)3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3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错。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3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5、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6、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w。w。w.k。s。5。u.c。o。m3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38、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错。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39、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错。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40、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来自基层。)4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2、“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4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注意:错。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44、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注意: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4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47、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w。w。w.k。s。5。u.c。48、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50、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51、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52吴越文化的特点: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的特点:内敛性强,热情奔放;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5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5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u55、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5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57、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注意:错。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11 58、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59、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60、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1、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62、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注意: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63、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64、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错。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6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w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提醒: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2.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提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3.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提醒: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4.   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提醒: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5.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提醒: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6.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提醒: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7.   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提醒: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8.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提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9.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醒: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0.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提醒: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11. 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提醒: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12.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提醒: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3.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醒: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4.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提醒: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15. 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醒: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16.  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17. 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提醒: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18.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提醒: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19. 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提醒: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0.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提醒: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1. 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提醒: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22. 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醒: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3.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提醒: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24.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醒: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25.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提醒: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6.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27. 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提醒: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11 29.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提醒: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30.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提醒: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1. 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提醒: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2.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3.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提醒: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3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提醒: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35.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醒: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6.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提醒: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37.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提醒: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8.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提醒: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39.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40.                                                                                                                                             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提醒: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41.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42.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提醒: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3.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提醒: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44.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5.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提醒: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6. 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像力、创造力,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专题九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3.   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提醒: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提醒: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5.   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6.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提醒: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9.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提醒: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10.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提醒: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11. 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提醒: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12.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醒: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3.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提醒: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14.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5.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提醒: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会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16.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醒: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7.    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提醒: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提醒: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8. 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醒: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11 19. 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提醒: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载体,具有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具有商业性。)2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提醒: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2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提醒: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2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提醒: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知识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23. 提高全民族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提醒: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24.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提醒: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25. 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提醒: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等)5、哲学是具体知识的基础,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颠倒说法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哲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一个基本特征)唯物论部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11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论部分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科学理论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才是唯一检验标准)4、学习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获得的途径,认识唯一来源是实践)6、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7、认识的发展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的发展运动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8、客观要与主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9、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10、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哲学易错易混点2【辩证法部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4、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注意:转化是有条件的,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5、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注意: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且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6、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注意: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7、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0、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注意: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1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注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2、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注意: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注意: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1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注意: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1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注意: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每一步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注意: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17、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19、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注意: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注意: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注意: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2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注意:前对后错)24、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11 (注意: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注意: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27、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8、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注意: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29、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3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这是知识的混淆)31、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注意: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3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注意: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部分】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注意: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注意: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注意: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4、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注意: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看物质贡献,也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5、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注意: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注意: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7、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注意: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8、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注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9、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否的两个标准。(注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注意:还有经济、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11、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12、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注意: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注意: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注意: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