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56593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浅析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作者:杨秀霞 宋召青 陈曦张毅 论文关键词: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素质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能力是可验证的知识和有形的素质。结合高等教育实际经验,从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注重课堂教学、以任务为驱动等方面入手,对面向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引言 素质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的潮流,高等教育也必须积极开发素质教育思想,这是现代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新职能。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健康等几个方面。然而,这些素质的
2、培养和教育工作都应该具体体现在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上,因为知识需表现在能力上,而能力体现素质,能力是可验证的知识和有形的素质。因此,研究面向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和开发学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对提高学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谓教学模式,国内外教育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用来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协调、组织、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cOm 下面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高等教育同时承担工程技术类学员课内外教学任务的经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思考,从对学员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就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面向能力培养的教
3、学模式探讨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来实现。在教学模式的设计环节,要引导学生确立四个基点,即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创新教育,实现四个转变,即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转变、课程教学向能力教育转变、模仿实践向创新实践转变[1]。 (一)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强化能力培养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学科的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成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为此,必须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2]。一要拓宽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4、。本着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思路,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重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渗透,各专业紧密结合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二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教改的最新成果、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成果、世界最新的前沿动态,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使学员能在“第一时间”汲取到新鲜的“养分”。三要突出教学内容实践性。彻底改变过去以基础理论教育为主的观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增加自主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重,同时也要增加实例分析、仿真演示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和环节。四要加强人文教育内容。改变当前教育中“过强的功利主义”、“过窄的
5、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底蕴”等不良倾向,适当开设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思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培养自身的理性、情感和意志。把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其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责任感及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要求。无论哪门课程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对某一类问题的解决上来,而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因此创造力培养应成为课堂的一个主要目标。 在
6、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呢?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的环境。 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面向过程,要将学科概念、基本原理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创造性和自觉性。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大学课堂教学应是启发式
7、而不是灌输式教学,是指导式而不是训导式教学,是沟通式而不是封闭教学,是讨论研究分析式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比如,在学习某一问题时,首先,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利用图书、杂志或网络,查阅与这一问题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其次,在进行正式的课堂学习时,教师先请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一般情况下,学生们的意见是不会相同的,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甚至会发生争论、冲突。这时,教师鼓励大家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