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开展“双证制”教育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农村开展“双证制”教育的思考论文..摘要实施“双证制”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基层农技站自身发展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从临安市於潜镇农技站会同於潜镇成校开展“双证制”教育7年来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出要争取多方支持、做好宣传发动,实施规范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兼顾知识和技能,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并从村干部、富余劳动力、企业职工“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对象入手和从国家、企业、个人出资思考来解决办学经费,从而达到提高成人受教育年限的目的。关键词“双证制”教育;农民素质;培训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国民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
2、,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原因及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浙江省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偏低,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为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覆盖面,..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农村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是一种把文化科学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成人教育培训形式。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是全浙江省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深化与完善,是进一步提高成年居民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加快延长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一项
3、重要举措,将对浙江省进一步深化成人教育改革,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临安市於潜镇农技站依托於潜镇成校于2003年开始实施“双证制”教育,到2009年末,共举办了5届5个班,培训总人数达236人,其中已有201人毕业,拿到“双证”。通过几年的学历和技能培训与实践,笔者对农村如何开展“双证制”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1对农村“双证制”教育意义的认识1.1“双证制”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人的素质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农业要走现代化、科技化的道路,生产
4、要上规模,产品质量要上档次等,都十分需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企业也同样需求实用型人才,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工人。农村开展“双证制”教育,正适合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现状,是因地制宜开发人力资源,为社会及时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双证制”教育与个体自我完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教育和家庭经济等诸多历史原因,在农村曾经有一大批初中生未能升入高中和职高学习,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面窄,思想观念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些人的素质与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城镇
5、化的要求相差甚远,有待通过学历和技能培训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适应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他们中有许多人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希望通过到成校再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掌握一门谋求生路的实用技能,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双证制”教育在学员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求学员再学好一门农业或职业技能,为科学务农或进企业务工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农村农民“双证制”教育的开展,能很好地满足这部分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和就业谋生的需求。1.3“双证制”教育与农村成校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开展“双证制”教育拓宽了农
6、村成校的办学路子,在带来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成校自身的发展。因此,搞好“双证制”教育,既能使农村成校履行自己职责,又能为成校项目开发与完善教学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对“双证制”教育发动和过程管理的思考在有效开展“双证制”教育的工作中,有2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让那些具有培训需求的人群能够参加到培训中来。上级相关部门对各地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的任务进行分解,如市委、市政府要求於潜镇在2009年之前,实施150人的培训。这就涉及发动和招生的实际问题。二是农民来参加培训以后,得到了实惠,如在文化知识和技能上都有提高,并获得了相应的证书,这就涉及到教学过程的管理
7、问题。2.1对构建“双证制”教育体系方面的思考於潜镇农技站会同於潜镇成校提出了“一个理念、两个基础、三个特点、四个品牌”的办学方针。“一个理念”:“让学员学会生存”的办学理念。“二个基地”:建立兴业富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地;成为下岗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基地。“三个特点”:突出学员在该学技术的年龄学一技之长,终生受用;专业相对稳定,不存在多次择业,兼顾学历文凭和专业技能,发证率100%;毕业后均能得到社会认可。“四个品牌”: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建树名师队伍品牌;让学员的个性张扬、特点发挥的品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