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ID:10563761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上传者:U-991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_第1页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_第2页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_第3页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_第4页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试论“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论文关键词:服务学习社区服务志愿服务  论文摘要:服务学习具有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结合起来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具有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学生做决定以及分析性反思四个特征。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理念上要以学生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上要以社区为基础,训练和督导要以专业化为目标,维系和奖励要以自我满足为需要。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服务学习,学生可以在生活情景中运用知识,并从经验的反省中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进面提供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动机,同时形成公民的责任。…简单地说,服务学习是由学校设计一些方案,通过在社区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服务性活动,使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服务学习在美国相当普遍。由于服务学习具有灵活性、实用性及实效性等特点,也逐渐得到了国内广大教育者的推崇。笔者认为,服务学习理念对于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服务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在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中,服务学习被视为一种方法,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借助于参与的服务活动,该活动是一种有组织的服务,由学生与社区一起协调,并符合社区真正需求。第二,服务学习融入学校课程,让学生针对服务学习中的所见所为进行思考、讨论与写作。第三,服务学习提供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到社区真实生活情景的机会。第四,服务学习将学习的教室扩大到了社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他人关心的情感。可见,服务学习是一种融合服务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服务与学习同等重要。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服务者做决定;分析性反思。  服务学习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学生、学校及社区(社会)三方面。就学生而言,服务学习可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在真实生活情景中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与批判思考能力;就学校而言,服务学习可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动,使学校成为更开放、更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场所,同时学校也可从社区得到不少资源与支持;就社区而言,学生为其提供直接服务,可以给社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  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志愿服务具有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特点,in~ingactivities)。[5借鉴服务学习理念,笔者认为,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环节:规划、培训、服务、反思和评估。在具体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与理念:以学生为本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服务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服务者作决定”,因此设计服务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服务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觉推进自主管理的有效实践。“以学生为本”,一方面是“服务学生”,即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服务实践,使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服务”,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区,向社区成员传递新理念,传播科学知识,繁荣社区文化。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全过程。在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实施行动、反思评价的环节中落实民主管理,让学生切实参与进来,促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公民。首先,制定服务目标时要考虑目标范围、有效性、可行性、相容性和明确性,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社区资源及可供的时间内顺利实现,能使不同的学生从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其次,志愿者活动的工作重点、内容、方式、方法要结合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具体特点,根据志愿者不同的个体条件、服务意向、兴趣及需要安排相应的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探索的满足感,又能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令人满意的学习经验联结在一起,产生情境类化迁移。再次,要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服务对象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同时,也要强调教师在服务行动的指导作用。  (二)内容与形式:以社区为基础  “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是服务学习的又一显著特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要解决学生为什么而学习的问题,即学习的意义问题。对生活在特定社区中的人.社区需要就是社区中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真实的社区需要不仅能为服务学习创造好的环境,其本身也是寻找学习意义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帮助满足真实的社区需要或帮助解决对社区重要的问题的时候,服务学习才是有效的。当服务学习被人为弄成或碰巧弄成‘做作的工作’ (make一work),它就是无效的。”当前,社区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的多元化需求都在社区汇集。这客观上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以社区为基地,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扩大社区服务对象。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可为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农村文盲、见义勇为英雄及家属、孤寡老人、残疾儿童、民工等人提供服务。二是延长社区服务时间。可以与社区、孤儿院等洽谈长期服务协议,让志愿精神代代相传,让服务对象得到长期帮助,使志愿活动更加具有社会影响力。三是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开展社区文化服务、特殊对象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社区中介服务和共建服务。通过不断创新,丰富已经开展的日常生活型服务、医疗健康型服务、科技文化型服务的内容,开发法律援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环保等方面的新项目。四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优势,围绕社区居民生活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来开展活动,确定重点,创出特色。五是创新社区服务渠道。如帮助社区建立团支部,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指导社区团支部开展活动等。  (三)学习与培训:以专业化为目标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服务学习经验与学术课程的联系越紧密,服务学习的成效就越大。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的整合不仅是实施服务学习的关键,也是服务学习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服务学习中的志愿者培训不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会根据社区服务的需要,及时提供各种资格培训和课程训练,加强对志愿者服务所需的技能技巧,如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组织领导、快速适应环境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要达到“专业化”,应做到:一是与专业结合开展服务。如生物环保专业的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服务活动,法律专业的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活动,外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义教等等,这样既能提高服务质量,体现专业水平,又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二是志愿者必须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础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沟通能力培训,组织管理能力培训等。通过专家讲座、集体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形式,为学生学习了解专业理论、组织管理等方面知识提供机会。培训结束可颁发结业证书,同时请学生提建议,以便志愿者今后组织开展更加实用的培训,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三是要具备志愿者专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学习是一种综合学习,除问题解决学习之外,“ 体验学习”占很大比例,如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之类的服务学习,而情感的升华则是重要目的。全美服务学习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格伦说过:“服务学习在读、写、算3R教育之上又增加了关键的第四个R——责任(Responsibility)。”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关键部分,青年志愿服务学习中的反思既包括学生的反思,也包括教师的反思。学生的反思包括“我在服务中是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我的行为、观念需要有哪些改变”等内容。教师的反思则包括”我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服务活动产生了启发,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是否把服务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了,如果没有,我该怎么做?”等。反思形式既有学生或教师个人的反思,也有教师组织的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反思。反思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纠正不当的行为习惯。在反思结束后要撰写日记或报告以促进提升。  (四)维系与奖励:以自我实现为需要  志愿者维系这一环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留住志愿者的问题,而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强化他们的参与动机。因此维系就要尽可能赋予志愿者动机,使他们在从事公益服务的同时,得到心理的满足。美国专家保罗·杰·伊尔斯利认为,在美国这个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的人热心志愿服务事业,原因之一是“志愿者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志愿者也是需要利益的,当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利益,是一种高尚的利益,如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实现、奉献社会的满足、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提高技能、参与社会、寻求情感上的慰藉、觉得自己善良、有益于人、被人需要等。。。  奖励是服务学习的要素之一,奖励能使相关部门、学校,尤其是学生为他们所做的事感到自豪。对相关部门和学校而言,奖励能增强其推动服务学习的成就感和持续开展的决心;对学生而言,奖励能增强他们的自尊感,使他们更愿意在日后继续参与服务学习活动;对社会而言,奖励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接纳和认可服务学习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校和青少年学生参与,有助于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志愿者活动不是简单的免费劳动,在其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会给志愿者创造精神价值。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动力机制。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倡导的期待理论指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 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愈大,志愿者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心志就愈坚定。在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时,一定要把社会需要与志愿者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有效地服务社会的同时亦满足志愿者的自我实现需要。  如:安排活动时关注每位志愿者自我潜能的发挥,尊重志愿者的意愿;创造机会,鼓励志愿者在服务中学习新技能;提供给志愿者一些适当的训练及成长机会,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