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ID:1056155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_第1页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摘要: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关键词:古代文论;形式批评;研究提到文学的形式研究,论者大多会把目光投向西方。似乎“形式”批评本是西方文论的产物。纵览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以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为代表的“语言形式”,还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构形式

2、”;无论是符号学理论的“符号形式”,还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和格式塔理论的“格式塔”概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都可归之于“形式批评”的范畴。六十年代以后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等,也都给文学语言问题以优先的地位和特别的关注,并且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可以说,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是以文学语言的研究为重要标志的..zclunwen.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中国古典诗学在形式批评方面有诸多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古代

3、文学创作的“形式”之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而中国古代文论一方面强调“言志”、“宗经”、“载道”,另一方面又始终对诗歌语言问题相当重视,产生了大量的有关诗歌语言的论述,其成果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西方传统文论.以唐诗为例,唐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其形式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内容。.几万首唐诗里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春愁秋恨、山水隐逸等,在先秦至六朝的诗歌里已表达的很多了。哈罗德·布鲁姆说“: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唐诗中的情感肯定已不存什么陌生

4、性了,只有语言而且是不断翻新的语言,才使唐诗赢得了经典地位.汉语的诗性也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王力指出:“因为汉语是单音节,所以排比起来可以弄得非常整齐,一音对一音,不多不少。有了这种特性,汉语的骈语就非常发达。”正因为此,中国古典诗歌在对偶、平仄、用韵等诸多方面是颇为讲究的。与这一创作现实相适应,中国诗学在这方面的理论总结和思想阐述也异常丰富。流传甚广的贾岛“推敲”的故事,郑谷“一字师”的故事都是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推

5、敲辞章的桥段。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词句,表现了他对锤字炼句的重视。白居易令老妪解诗,王安石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十许字才定稿为“绿”。文学史上这样注重文学形式锤炼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正是古人对于文学形式美的不懈追求,这些优秀的诗篇才能给我们以独特隽永的审美感受.二、古代文论的“内容”与“形式”当然,我们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才把文学分为内容和形式。实际上中国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古代文论中“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论述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质说源自《论语·雍也》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早在孔子就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统一,认为这才是君子作文的准则。孔子的这一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最大,引发的论述也最多,几乎古代的每个有影响的文论家都谈到过这个问题.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刘勰还把“文质”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王充的“言事增实”说,陆机的“辞达理举”和“尚巧贵妍”说,刘勰的“情采”说,韩愈的“陈言务去”和“气盛言宜”说,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说,白居易的“尚质抑淫”说,欧阳修的“道盛文至”说

7、,程颐的“作文害道”说,黄庭坚的“理得辞顺”说等等。“文质论”探讨的是文学的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总的来看,重内容但又讲求文采的观点占上风。中国古代的“文质”理论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以及其中对文学形式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对于文学语言形式,所论及的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有些论点极富启迪性,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我们可以站在现代的高度上对传统做出新的阐释和评价。继承借鉴传统文论对形式批评的丰富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理论

8、研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