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

ID:10559319

大小:49.2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07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_第1页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_第2页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_第3页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_第4页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_第5页
资源描述:

《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松灌丝道沿线的考古调查——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1996年06期,第60-69页陈良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调查报告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丝绸之路河南道考古工作组”对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考古调查分前后两次进行,行期约4个多月,行程约15000余公里,历川、甘、青、新四省区中的30多个县、市,得到一批与丝绸之路河南道相关的珍贵资料。本文作者参加了调查的全过程。他们在松灌丝道沿线相继发现了14座不同时期的古城,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中西交通的情况。现将有关的

2、调查报告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丝绸之路松灌丝道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一支,它是公元4至6世纪沟通南朝与西域的唯一一条通道。这条道路由四川成都出发,经汉唐时期的古代郡县,如郫县、灌县、汶川、茂汶、翼州、松州、邓州而往唐代的芳州。这条丝道有三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的北段绕开了中央王朝的管辖区,而在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控制的地域内展开;其二,它的全程基本上是溯岷江而行;其三,其沿线的民族多为少数民族,如湔氏、蚕陵、冉、白马、邓至等。下面,我们将利用考古调查理出丝道沿线的基本情况,以求真正地复原丝绸之路河南道。    一、松灌丝道

3、南段的考古调查  松灌支道南起成都(益州),北止迭部(唐代叠州),自明代中叶以来,即称为“松灌道”。在南北朝时期,其南段由南朝控制,北段由吐谷浑控制。受这种政治格局的影响,该道沿线的考古遗迹文化面貌截然不同,故我们的调查分南北两段介绍。又,我们的调查是由南向北走,即出成都,经灌县、汶川、茂汶、松潘往卡坝,故介绍由南向北进行。    1.成都锦城与万佛寺  成都建城始自战国末年,是蜀锦产地,与丝绸之路有直接关系。在成都,我们特别考察了锦城。锦城,又名锦官司城,是蜀锦的织作中心,自蜀汉以后,蜀锦生产已比较发达,其所获利润

4、已经成为蜀汉政权收入的主要来源,故诸葛亮曾说:“今民贪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①a]亦因此故,蜀汉政权设立锦官以管理蜀锦生产,并专门筑城保护,故有锦官城。文献记载,锦官城就在今成都城西南白花潭公园一带,现已很难寻其遗迹了。关于其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情况,左思的《蜀教赋》曾予记载,曰:“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织丽星繁”,“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锦官城及其周沿一带的手工业,尤其是织锦业发达,刺激了成都古城的商业发展。当时与蜀同时称雄的曹魏和孙吴都来和它做买卖,

5、尤其是丝绸买卖。“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至是始乃有之。”[①b]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南北朝时期,故《周书》说:“益州殷阜,军国所资”[②b],“蜀土沃饶,商贩百倍”[③b]。南北朝时期,蜀地不仅和内地做生意,而且经过河南道和吐谷浑柔然及其他西域国家做生意:“(吐谷浑)其地与益州邻,常通商贾,民慕其利,多往从之”[④b],“远方商人多至蜀土,贷资或有直数百万者”[⑤b],漠北的柔然也来益州。正因为如此,南北朝时期,益州乃是东方通西域的商埠,其功能等同汉代的武威、张掖。由此可知,

6、自东汉以来,蜀地、尤其是成都已经成为我国丝绸纺织业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之一。  和中西交通有直接关系的还有成都万佛寺佛教遗址。万佛废寺位于成都西郊外约二里,占地约数十亩。该寺相传建于东汉延熹年间,梁时称安浦寺,唐代称净众寺,宋代称净因寺,明时称竹林寺、万福寺、万佛寺。但万佛寺重显于世,并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新认识,皆因境内百余年来出土了数百尊佛教造像。目前所见的造像,纪年最早的是元嘉二年有少量藏品,亦有少数流散国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可知的造像中,共有9件有纪年铭文的造像属于南北朝时期:(1)元嘉二年(425),净土变造像

7、一躯,国内仅存拓片;(2)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康胜造释迦文佛像一龛;(3)梁武帝中通元年(529)太岁己酉,……鄱阳王世子上于安浦寺敬造释迦像一躯;(4)梁武帝中大通五年(533),上官光造释迦一龛;(5)梁武帝大同三年(537),侯朗造佛像一躯;(6)梁武帝中大同三年(548),观世音造像一龛;(7)北周保定二---五年(562—565),益州绾柱国赵国公招敬阿育王造像一躯;(8)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菩萨造像残躯;(9)梁武帝普通四年(523),(?)佛造像一小龛(藏文殊院)。  从现存资料看,万佛寺

8、的属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可分为大小两种,大者等同人身,小者高20—50厘米;大者多为单体佛教造像,小者多为佛龛,佛龛上的高浮雕人物造像很多,往往是一个模式,稍有差异:匠人往往将块石的上半段从中剖去一半,形成屏风状的背光,又用连珠纹将背光分隔成几块,每一块上用浅浮雕表现一组图案;其下半段则用高浮雕手法表现人物,往往居中者为佛陀菩萨,其左右两侧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