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实验研究进展【摘要】从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相关实验指标的检测以及不同剂型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提供帮助。【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药研究;文献综述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患,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所谓软组织损伤就是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和神经、血管等受到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等所引起的损伤,但无骨折、脱位。中医认为软组织损伤的本质是血瘀,损伤之后脉络破损,血离经而成瘀,瘀而化热,故治
2、则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软组织损伤主要是受损组织的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和组织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和酸性产物的积聚,使损伤局部发生一系列微循环变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张力下降,血流缓慢甚至淤滞,从而加重炎症病变。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软组织损伤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现将近几年有关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动物模型的建立1.1血肿、瘀斑动物模型的建立庄洪等[1]对大鼠麻醉后,行心脏穿刺取新鲜血液0.12mL,立即注射于跖底部,形成足跖底部血肿,不同时间观测
3、血肿厚度及血肿消退后瘀斑残留情况。王丽新等[2]则对大鼠麻醉后采用毛细玻管眼眶后静脉丛取新鲜血0.12mL形成足跖底部血肿造模。丁铭等[3]用老虎钳钳夹豚鼠背部脱毛区致皮下出血,每日观察瘀斑面积,建立模型。1.2软组织损伤模型朱利敏等[4]采用重锤坠落法制备软组织损伤兔模型,并进行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查和肌组织pH值测定。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软组织炎症反应与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相吻合。王丽新等[2]采用自制打击器(接触面积0.8cm2,高度35cm,质量160g)在大鼠小腿中部外侧连续打击3次,造成局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若合并骨折者予
4、以剔除。苏培基等[5]对大鼠右腿去毛,固定在鼠板上,将0.5kg重的铁块自20cm高处自由落在大鼠右大腿上,制作出红、肿可具有创面但无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1.3髌下脂肪垫损伤动物模型毕胜等[6]对兔损伤组应用水囊在膝关节前方压迫髌下脂肪垫,对所压迫的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可见脂肪垫内小血管扩张、血管内充血及小片状出血;脂肪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脂肪垫表面滑膜细胞增生及滑膜绒毛状增生。这说明该动物模型的脂肪垫及滑膜符合急性挤压伤的表现。2实验检测的指标2.1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炎性介质的检测邱桐
5、等[7,9-10]通过实验测定动物局部组织组胺、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
6、1β)含量,来说明踝舒能显著降低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受伤局部组胺、PGE2、IL
7、1β含量(P<0.01),从而得出该药物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降低受伤局部炎性介质含量来达到其镇痛、消肿作用。苏培基等[7]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的检测发现,伤科洗方可提高血浆内6-酮-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降低血栓素B2含量,影响血管和血流改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控制了水肿发生的程度,血液凝聚状态减轻,
8、瘀血减少,血流通畅,达到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2.2损伤组织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检测罗毅文等[11]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复方西红花膏能通过调节bFGFmRNA水平,直接刺激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蛋白合成,形成胶原纤维。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诱导内皮细胞的迁移,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形成纤维细胞。董莉等[12]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生肌化瘀方能够促进创面修复,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Ⅰ、Ⅲ型胶原的比值来调控Ⅰ、Ⅲ型胶原代谢。陈忆九等[13]研究成年大鼠、新生幼鼠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EⅢA、EⅢB体内分布及皮肤切创、挫伤后表达情况,发现EⅢA+
9、可作为皮肤损伤研究的敏感指标。刘宁国等[14]对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切创Fos的表达研究发现,伤后10min表达量开始增高,伤后3h达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至损伤1d后,表达量与正常组无统计意义,认为Fos为皮肤伤后的敏感指标,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黄晓春等[15-16]对大鼠腓肠肌钝击伤的模型,通过火箭免疫电泳测定血浆FN(Fibronection)含量及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发现创伤后血浆FN急剧下降后迅速反弹,随后恢复非常缓慢,纤维连接蛋白阳性区主要分布于变性、坏死区域和小血管周围,得出创伤能导致血浆FN水平低下,软组织创伤修
10、复过程中组织纤维连接蛋白主要于血浆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而后期则有一部分来自成纤维细胞的合成。2.3胆红素、肌红蛋白的检测李戈等[17]对不同面积软组织挫伤后大鼠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改变的观察后发现,随着面积的增大血中胆红素和肌红蛋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