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讨开县秋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开县秋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摘要:分析了开县秋马铃薯生产现状,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推广、调研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为开县更好地推广马铃薯产业提供借鉴。关键词:秋马铃薯;生产;存在问题;对策;重庆开县 1秋马铃薯栽培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1品质优良,用途广泛 马铃薯为茄科属作物,是一年生喜冷凉块茎植物。每100g鲜薯中含有蛋白质1.85g,含糖量一般为13.9%~21.9%,淀粉含量为13.2%~20.5%,含钾量18%。它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中va、vc的含量更是其他蔬菜和粮食作物无法比
2、拟的。马铃薯是快餐业的主要原料,是纺织、造纸、粘结剂合成、食品加工和降解塑料等轻工业的重要原料。由于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蔬兼用作物,素有“地下苹果”、“第二面包”之称。 1.2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 开县有耕地逾7.5万hm2,150多万人口,多年粮食总产超过59万t,人均超过400kg。近年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还草2.9万hm2,各种建设用地0.55万hm2,因而,全县种粮耕地只有4.7万hm2左右。同时,据县计生部门统计,全县每年增加人口1万人左右
3、,粗略计算,开县粮食生产将会出现1.15万t的缺口。因此,急需从秋马铃薯入手,大力发展,扩大复种,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 1.3抗灾、救灾、补灾,扩大复种的需要 重庆开县是干旱、水涝、冰雹、病虫灾害的多发区,利用排水较方便的二坂、高坂田中稻收后增种1季秋马铃薯,既是一项抗灾、救灾、补灾技术措施,也是一项扩大复种、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极好措施。. 2可行性潜力、前景、优势及依据 2.1试种性广 马铃薯种子在打破休眠的情况下,适宜在多种土壤种植。开县稻田逾3万hm2,其中适宜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的沙壤田逾1.3万h
4、m2,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2.2秋季温、光、水资源丰富 开县水稻收割早的低坝地区从8月10日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中山地区基本在9月上旬结束,秋季生态环境极好。8月15日至11月15日开县气温处于15~32℃,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效积温1583.4~1886.2℃,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21.7mm,而8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0%,日照时数在242.6~296.0h,有利于秋马铃薯生长和块茎的膨胀形成,开发秋马铃薯生产,可以较好地挖掘秋季温、光、水资源,获得较高产量效益。 2.3抗灾能力较强 马铃薯
5、抗旱、耐瘠、病虫害少,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2006年全县超过0.67万hm2秋马铃薯在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情况下,平均产量仍达到18t/hm2,对稳定开县粮食产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4省力、省工、技术简便 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栽培不犁田、不碎土、不打窝,比常规栽种秋马铃薯等秋季作物省时、省力、省工,加上近年示范推广,探索出了新的配套技术,前景极为看好。 2.5有利于促进稻草还田,培肥能力 稻草覆盖优质脱毒秋马铃薯免耕栽培,能较科学合理地将稻草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归还了氮、磷、钾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
6、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极有效地推进了农田保护性耕作栽培的实施,确保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6能调温、保墒、抑制杂草 稻草覆盖可明显调控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的生长。前期当气温高时,可降低土表温度;后期当气温低时,又可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杂草见不到阳光而死去,完全有利于促进秋洋芋生长和薯块膨大,并且能减少水分的表面蒸发和雨水对表土肥料的冲刷、淋失,提高了土壤的调温、保水、保肥能力。 2.7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高 开县稻草覆盖秋马铃薯8月下旬播种,于11月中旬即可采收,80多天即可获取鲜薯产量15t/hm2以上,高
7、者可达31.5t/hm2以上,比禾谷类、豆类等作物的生长时间短,产量效益明显提高,且充分挖掘了季节潜力。 2.8利用价值高 秋马铃薯较耐贮,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粮食,还可以广泛用于薯片小吃等加工食品及淀粉加工业原料。地上茎叶是生猪的优质饲料,又是培肥地力的优质肥料,倘若将茎叶全部还田,翌年水稻不施肥,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3秋马铃薯栽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普及推广速度较慢,面积不够大 依据开县地理优势、秋季资源,推广种植面积可达2万hm2之多,据开县农业局统计,2009年
8、推广面积仅有1万hm2左右,是应推广面积的1/2。 3.2农业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粮食生产基础地位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明显减少,弃田经商、外出打工挣现钱的现象普遍,在家种田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对粮食生产的态度是草草种下,粗放管理,收多少吃多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