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ID:10552972

大小:861.5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07-07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_第1页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_第2页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_第3页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_第4页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专题研究之五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目录一、区域发展背景分析1(一)地理位置1(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四)土地空间的利用总体特征与发展趋势3二、区域发展及定位研究5(一)遵义市发展趋势分析5(二)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10(三)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12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意义13(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背景13(二)统筹域土地利用研究意义14四、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重点16(一)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16(二)土地利用基本方向16(三)土地利用总体战略19(四)土地利用战略重点21五、

2、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及战略措施25(一)区域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25(二)土地利用战略措施27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指导原则与基本思路29(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指导原则29(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思路30七、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研究30(一)省域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30(二)市域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33八、土地利用的分区评价与功能定位34(一)土地利用分区评价34(二)各分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37(三)区域内产业用地的统筹布局40九、土地利用的分区组织重点及措施42(一)中心城市建设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2(二)工业园区及卫星集镇用地区域组织重点及

3、措施42(三)旅游及矿产开发用地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3(四)农业与生态保护用地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3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43(一)完善与土地功能分区相适应的土地管理体制43(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分区精细化管理措施44(三)强化落实分区管制的土地管理政策与规范45(四)加大投入,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外基础设施的改善46一、区域发展背景分析(一)地理位置汇川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北部,区位优越。遵义火车站,位于北京路的遵义客运站每年的客运量达百万人次以上,加上位于茅草铺的近郊客运站、人流量大,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业、餐饮业、旅店业的重要条件。区域交通优

4、势突出。在汇川区6镇2办中遵崇公路穿越其中5镇,即高桥、董公寺、高坪、泗渡、板桥。其中董公寺、泗渡均设有遵崇公路出线口。另外,川黔铁路穿越汇川区一办4镇,即上海路办事处、董公寺、高坪、泗渡、板桥,并在汇川区有6个站,即遵义北站、高炉子、李家湾、松坝、汇塘河、娄山关。其它210国道、省道遵绥公路就更不用说了。汇川区区位优越、辐射能力强。早在80年代中期,原遵义地委、行署就提出“中路突破、两翼展开”的发展思路。汇川区就处“中路”的核心位置,重点发展以物流、商贸、市场建设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遵义13个县市将起到重要的幅射带动作用,同时对遵义开展与重庆的协作,进入长江经

5、济带也将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图1-1汇川区区位图46(二)自然条件汇川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5℃,≧10℃的年积温在4800℃左右。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043毫米,相对湿度82%。夏无酷暑,冬天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4-15℃,年最低温度零下8℃,年最高温度34℃,年总积温4800℃-5500℃,≥10℃积温4000℃-4500℃。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干冰雹、倒春寒、秋季绵雨等。汇川区位于遵义市的中部,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组成形态多样的地貌类型。丛山绵延,岭谷相间,主要为中低山峡谷、沟谷盆地地

6、貌。全区地趋势是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771.6米,位于娄山林场的微波七二站;最低海拔787.6米,位于团泽镇洪江村圣集寺。全区境内主要的成土母岩有砂页岩、碳酸岩、紫色岩;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汇川区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娄山关群,从高桥镇到板桥镇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和三迭系为主。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目前广大地区多形成次生针叶树和常绿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辣椒为主。汇川区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中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高坪河、仁江河、后水河等。其中仁江河为流经汇川

7、区境内最长的河流,仁江河落差大,平均坡降3.2‰,多年平均流量73.3m3/S;而高坪河天然落差也大,多年平均流量2.17m3/S。高坪河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对两岸冲刷作用较大。(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05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人总值501905万元,一产实现增加值33318万元,二产实现增加值270623万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41519万元,三产实现增加值197964万元,一、二、三产分别比上年增长5.7%、18.9%、11.9%。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人均生产总值达15891元,其中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

8、收入3220元,同比增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